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吴家泉

吴家泉

2013-04-07 09:11:18

  吴家泉是老家的一个地名,她既不是村,也不是巷,而是全县城人都约定俗成那样称呼的一小片地方。我奶奶家就住在那里,那儿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

  这个地名源自一个很旺很干净的泉眼,其实泉眼是看不见的,能看到的只是岩缝下边的一个不足二尺深的水坑,水坑的水源源不断地溢出来,形成一条小溪,蜿蜒十余米就汇入了县河。

  可别小看这十几米的地儿,远比城里的街市热闹有趣得多。水坑旁边总是排着三五个人的挑水队伍,小溪两旁坐满了淘米洗衣的姑娘媳妇儿。每到下午,我都会挎着篮子跟着小姑去那儿洗衣服,其实我是不会洗衣服的,跟着去是因为那里有听不完的新鲜事:张老头前晚上添了孙子,张婆婆给“功臣”小儿媳买了一大篮子鸡蛋,大儿媳扯品子(心里不平衡)哭闹着回娘家了……小毛跑货运挣大钱了,给老婆买了一只大金箍子……陈家小儿子上大学放假从省城回来了,大热天整天穿着西装臭屁哄哄地舍不得脱……此起彼伏的棒槌声中,交织着“咯咯咯”的笑声、“啧啧啧”的羡慕,“切……”是代表鄙夷。更有趣的是每天的压轴桥段,李家的小儿子来挑水,总要惹是生非一番,他爱和妇女们说一些我那时候听不大懂的笑话,结果总是被群起攻之,面红耳赤离去。水坑旁边豆腐坊的姚大爷,每次看热闹时都会发出同样的感叹“这狗×的,要是念书像调戏婆娘这么费心,也考上大学了”……每当夕阳西下,捉黄鳝、钻獾洞、打江水的几路人马来这里洗脸、洗手、洗胶鞋的时候,一天的热闹就逐渐散去了,剩下的只有少年们正义凛然的身影和严肃的誓言,“来来来,都吐唾沫吐唾沫,谁回去给大人说今天干啥了,谁舔唾沫”,“呸、呸、呸……”“好,走,回”。

  我的记忆中,那里的泉水永远那么纯净甘甜,人永远那么纯朴憨厚。不管谁家红事白事,吴家泉人都会放下家里的活计去帮忙,可是到了答谢宴的时候却总是羞于讪面;在县里当官的吴家泉人,总是穿着补丁的裤子和褪色的“的确良”衬衫,起早贪黑来去匆忙,看起来那么风度翩翩;打豆腐欠下的一点黄豆,总是天黑前给人家还回去……我在那里整整住了十年,却从没听过吴家泉人贪赃枉法的事儿。

  前年春节,我又回去了那里。和亲戚朋友们一起喝酒侃帮子的时候,听说一个远房表亲做了镇长,却因为贪钱受贿进了班房,我不禁感慨:“以前都是吃泉水坑的水,心里干净,现在泉水坑没了,到处是工厂,水不干净了,人也变了”。坐在旁边烤火的奶奶瞪大眼睛:“还恁怪咧”!

  是啊!真的那么怪吗?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儿时,回到了热闹的“泉水坑”旁,眼前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耳边是连绵不绝的银铃般的嬉笑声……(商洛日报 作者:王树元)

  • 相关阅读
  • 动物亦善学

      当我们看见天真可爱的小学生,背著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看到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男少女,在教室里、绿荫下勤学苦读;遇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公园、河边或山间小径上读书看报,你是否会想到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时间:04-07
  • 藏与露

      “云藏山色晴还媚,风约溪声静又回”。藏是隐约,藏是回环。怎么会这样?因为“藏”的后面紧跟着“露”。  “东云露一鳞,西云露一爪”,这才是藏和露的本质。&ldquo...

    时间:04-07
  • 种花图个乐

      单位隔壁粮站院内的老贺叔,在大院门前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开了一小块田地。不论春夏秋冬,常常看到他在这块地里忙碌的身影。他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个把小时在里面除草、施肥、打虫、修苗,他还给这块田地靠街一面围上...

    时间:04-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