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迎着晨曦去生活

迎着晨曦去生活

2014-11-27 10:55:31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张建利

  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后的早晨,走出家门,有一种透过肌肤的凛冽。恍惚间,已到江滨公园,晨练的人们有增无减。凝神抬眼,天空是明净的,大地是斑斓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爽甜润。
  雨后的江滨公园,空气一如春雨后那样,散发着浅浅的淡淡的幽香。虽然,已没春天那样浓郁,但这才是地道的纯秋的味儿。
  几个专注的深呼吸,腹内顿感异常清爽,身体轻盈了,连心灵也仿佛被净化了一番。任何生存之道都要吐故纳新。人类之发展,社会之进步,也概莫如此。
  信步丹江河畔,放眼远眺,龙山上刚刚露出半个水漉漉的红日,熊耳山却早已沐浴在朝阳中了。龟山上的塔,还有金凤山巅的气象观测台,在雨后飘忽不定的乳白色的晨雾中,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回眸身边的丹江,碧波荡漾。江岸边的柳枝随风起舞,尽显秋的风韵厚重。岸上的小草始显黄绿斑斓,公园里的大树落叶缤纷。唯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紫色花儿,还在静静地绽放。是她们坚毅的性格不屈于凋谢的晚秋,还是她们跟秋天早有了约定?哈哈!原来只晓得菊是深秋的伴侣,今日才明白这紫色的花儿也做了秋的情人。
  沿江岸向西走去,路上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向此处潮来。江滨大道上人流涌动,或快走,或漫步,或群体,或独行,看似无序,目的相同。相识的,少不了几句关切的寒暄或问候;陌生的,互赠一个会意的眼神或善意的微笑。同是晨练者,相逢非路人。公园里的几处广场上,晨练者各具特色,打拳的、跳舞的、散步的……有健身器械的地方独具吸引力,而最有活力的地方则是篮球场。
  广场舞什么时候也加入了晨练大军?你看这江滨公园,但凡有广场的地方,就有节奏明快的音乐,就有翩翩起舞的人群。再仔细一看,不论舒缓的扇子舞、欢快的秧歌舞,还是节奏不断变化的现代舞,参与者大多是中老年女性群体,只有在一处叫做“僵尸舞”的队列里,方能见到众多中老年男士。尽管他们动作生疏别扭,但神情专注,态度端正,不由得对他们产生敬意。珍惜健康,贵在参与嘛!
  生命,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仅有一次,如何过好这短暂而脆弱的生命呢?与其在蹉跎嗟叹中度过,还不如敞开心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迎着晨曦去拥抱,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生命,每一刻美丽而珍贵,只要我们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去善待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美丽万千。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珍惜生命,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珍爱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看到迎着晨曦出来锻炼的人们,每个面孔都在新的一天里收获着新的期待,每个身影都在享受着生活的惬意,感受着他们乐观积极对待生活的精神状态。感谢他们,感恩生活,给这如诗如画的江滨公园,又凭添了一道人文与自然和谐的风景。生活美好,且行且珍惜!
 

  • 相关阅读
  • 去马栏山纪念馆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王卫民  偶尔的一件事,决定我必须前往甘肃正宁县的三嘉乡。说是甘肃,其实和陕西旬邑县职田镇连畔,加上黄土高原人的淳朴,鸡狗猫之类跑来窜去,谁也不说走过了省界,语言、习俗无异,只...

    时间:11-27
  • 参观武昌起义旧址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杨富安  金秋时节,我和妻沐浴着金色的阳光,送女儿到中南财大上学,才有机会乘火车来到武汉。  中南财大位于武昌首义黄鹤楼下,距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很近,我们3人步行来到首义广...

    时间:11-27
  • 末名堂记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马逍遥  时下,写过几篇“豆腐块”文章,画过几幅山水抑或花鸟小品,便被簇拥为文化人。但凡自居了文化人,差不多大都给私家书画房,冠以:室、斋、楼、屋、堂什么地。凑热闹趋...

    时间:11-27
  • 回家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朱书海  三尺讲台执教路,四十春秋一挥间。  带着半身慵懒、带着一身疲惫、带着三十年党龄迁转至老干支部的组织关系,掸去满身粉笔的征尘,2014年元月,我与全镇十几个老教师在学校领导...

    时间:11-27
  • 供销社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田家声  计划经济岁月,供销社在乡村人眼里可是香饽饽。因为那时候物资奇缺,而老百姓急需的物品,小到油、盐、糖、碱、火柴、肥皂,大到自行车、缝纫机、架子车轱辘等都属分配物资,牢牢...

    时间:11-27
  • 商山皆诗(外两首)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金友全  径曲岭峥嵘,曾吟古客行。  韩公愁有险,贾岛叹无平。  忆事清泉语,怀人翠鸟鸣。  皆诗观景美,古客此留名。  古道怀古  峰峦古道幽,出岫白云浮。  翠鸟林中语,清...

    时间:11-27
  • 丹江吟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刘凤鑫  我是丹江边上长大的一只“旱鸭子”。在我十三岁那年,担石灰到月亮湾去卖,以赚取学费秋季上学。回来的时候,为了节省五分钱船钱,独自涉水丹江被漩涡卷走了,一位姚...

    时间:11-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