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丹江吟

丹江吟

2014-11-27 10:53:57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刘凤鑫

  我是丹江边上长大的一只“旱鸭子”。在我十三岁那年,担石灰到月亮湾去卖,以赚取学费秋季上学。回来的时候,为了节省五分钱船钱,独自涉水丹江被漩涡卷走了,一位姚姓青年拼命将我捞出水面,人工呼吸,胸部按压后总算捡回一条命。从此后,我再也没有下过丹江河。这可能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清洌灵秀的丹江,成了我永远的痛,每每看到或想到,都有种不堪回首的伤感。
  近来,我突然萌发了想说说丹江的念头,是因为丹江转眼间成了名江,千里丹水将要披荆斩棘,横穿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南下北上,一路欢歌进津入京,成为首都人民的“生命之水”了。作为丹江人,我是多么骄傲和自豪啊。
  生我养我又险些亡我的丹江,发源于秦岭南麓中段,流经河南南阳淅川伏牛山南麓,自湖北丹江口市注入汉江,全长四百余公里,古时称“粉青江”,因尧帝长子葬于丹江而更名。
  丹江通航历史渊远。中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通航。航道西至陕西丹凤龙驹寨,南抵湖北老河口,顺汉江口可入航长江,是中国古代长江地带通往中原古都南阳和古长安的一条重要水路交通枢纽,是古长安历代王朝的主要生活物资补给线。故,唐时称丹江为“贡道”。明清时期丹江最为鼎盛,淅川荆紫关码头“每日泊船百余艘,帆樯林立十余里”。近现代随着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运输业的兴起,丹江航运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丹江,仿佛秦岭奉献给大地的甘甜乳汁,千百年来,她养育了两岸的万物生灵,见证了几千年的荣辱兴衰,承载了一代代商贾名流,文人墨客的爱恨情仇,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丹江文化与文明。有历代传说诗作为证,唐李青莲诗曰:丹江丹江涌波涛,东流长江也飘渺。西雨东日各是景,渴了端起水一瓢。商圣范蠡曾携美女西施泛舟丹江,留下艳羡千古的爱情故事。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丹江漂流时,情不自禁发出了“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的喟叹。其情其景,商山丹水,最终成了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的主要依据。《陕西通志》载:“天下名水二十种,丹江位列十五”。讴歌丹江的诗文不胜枚举。
  丹江自古多险滩,旖旎风光看不完。龙驹寨到竹林关,莲花台到梳洗楼段,可谓陕西小三峡。这里谷底狭窄,乱山夹峙,峭壁巉岩,是漂流避暑的胜地。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人在千里丹江上纵情山水,品尝野山野味,感悟野情野趣,放情嗷啸“云驻云飞随尔便,潮起潮落奈我何”,“两岸青山相对出,游哉悠哉江上行”的惬意与快乐,吟唱着流传至今的《没奈何,走寨河》歌谣:没奈何,走寨河,手把舵,腿哆嗦。四百水路三百滩,龙王争来阎王夺。没奈何,走寨河,纤锯身,石割脚。厘局船霸催命鬼,捐税更比石头多。没奈何,走寨河,眼流泪,口唱歌(丹江号子)。水贼绑票抛深潭,要寻尸首鱼腹剥。真实反映了丹江古道纤夫们的苦难生活。在梳洗楼丹江河畔的岩壁上,至今留有无数条船工拉纤时纤绳磨损的石槽。
  为合理开发利用丹江宝贵的水利资源,早在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用如椽巨笔勾勒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蓝图,破解中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的历史难题。围绕这一几代人追寻的梦想,国家启动了解决华北、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确保亿万百姓喝上放心水的史无前例的南水北调工程,也由此拉开了举世瞩目的沿江居民大迁徙的序幕。据统计,仅地处中线工程渠首的河南淅川县就有十多个乡镇、一百八十多个行政村、一千二百多个村民小组变为淹没区,近二十万人迁徙到了外省市县安家。各项移民损失多达九十亿元,包括东、西线,整个调水工程,已耗资几千亿元。水,真是来之不易啊!

  • 相关阅读
  • 去马栏山纪念馆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王卫民  偶尔的一件事,决定我必须前往甘肃正宁县的三嘉乡。说是甘肃,其实和陕西旬邑县职田镇连畔,加上黄土高原人的淳朴,鸡狗猫之类跑来窜去,谁也不说走过了省界,语言、习俗无异,只...

    时间:11-27
  • 参观武昌起义旧址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杨富安  金秋时节,我和妻沐浴着金色的阳光,送女儿到中南财大上学,才有机会乘火车来到武汉。  中南财大位于武昌首义黄鹤楼下,距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很近,我们3人步行来到首义广...

    时间:11-27
  • 末名堂记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马逍遥  时下,写过几篇“豆腐块”文章,画过几幅山水抑或花鸟小品,便被簇拥为文化人。但凡自居了文化人,差不多大都给私家书画房,冠以:室、斋、楼、屋、堂什么地。凑热闹趋...

    时间:11-27
  • 回家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朱书海  三尺讲台执教路,四十春秋一挥间。  带着半身慵懒、带着一身疲惫、带着三十年党龄迁转至老干支部的组织关系,掸去满身粉笔的征尘,2014年元月,我与全镇十几个老教师在学校领导...

    时间:11-27
  • 迎着晨曦去生活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张建利  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后的早晨,走出家门,有一种透过肌肤的凛冽。恍惚间,已到江滨公园,晨练的人们有增无减。凝神抬眼,天空是明净的,大地是斑斓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爽甜润...

    时间:11-27
  • 供销社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田家声  计划经济岁月,供销社在乡村人眼里可是香饽饽。因为那时候物资奇缺,而老百姓急需的物品,小到油、盐、糖、碱、火柴、肥皂,大到自行车、缝纫机、架子车轱辘等都属分配物资,牢牢...

    时间:11-27
  • 商山皆诗(外两首)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金友全  径曲岭峥嵘,曾吟古客行。  韩公愁有险,贾岛叹无平。  忆事清泉语,怀人翠鸟鸣。  皆诗观景美,古客此留名。  古道怀古  峰峦古道幽,出岫白云浮。  翠鸟林中语,清...

    时间:11-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