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末名堂记

末名堂记

2014-11-27 10:56:27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马逍遥

  时下,写过几篇“豆腐块”文章,画过几幅山水抑或花鸟小品,便被簇拥为文化人。但凡自居了文化人,差不多大都给私家书画房,冠以:室、斋、楼、屋、堂什么地。凑热闹趋鹜个时髦,无可厚非也雅得很。唯我另类,逾今没名堂,自然也就没命堂。没命堂无樊篱也好,正合本人拙名小姓——逍遥马,喜个自由自在,乐个无拘无束。这更促使我的写写划划,也就不讲究,没惯自己什么嗜好怪癖瞎毛病,兴来涂个鸦,意去便掷笔。所以,章章是绝唱,篇篇是别了。
  在家里,我咬文嚼字叨咕“文化”的地方,其实也就是通阳台的那间房。过道上人来人往,阳台上洗衣机声隆隆,楼下车来车往喇叭声声,对面幼儿园童声嗲嗲,儿歌嘹亮响遏行云。小孙子骑着擀面杖,举个木头手枪疯出疯进,打打杀杀,激烈战斗,枪炮声声,威震屋宇。比如这会儿,我的灵感来袭,稍纵即逝,他却夺了我手中的生活(笔)。并要求配合他跳《小苹果》。唉——李白斗酒诗百篇,我这真叫动静结合写拙文。北墙是门,南墙也是门。东墙上,靠着幅小名人字画镜框,上面的古人格言是:“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这是为人处世的理想境界,尽管中庸低调了些,似乎更适宜于客厅,放在书房不大合适。可客厅那幅:“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虽说消极遁世虚无了些,但比它更合适。西墙上,也是悬挂了一幅字画,非是正宗楷、篆、行、隶、草,更像是硬笔书法,但却是不可小觑的。说出来如雷贯耳,此乃商洛名片——贾平凹大师的真迹,真正的货真价实,绝不唬你们。
  据当晚我于《韩愈文选》追记查实:公元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七日晚,贾师曾光临敝舍,使得蓬荜生辉。应约写下此幅早期大作,堪称墨宝,他可能早已忘到了九霄云外爪哇国里。那晚,他临走前,我因有张皱巴巴的纸,听说是宣纸,便随口谄出,请他写上几个字,要不然纸扔了怪可惜地,话出口还有点后悔。他却欣然同意,而我却苦于没有笔墨,忙下楼上楼去中单元一有小学生的邻家,借来了枝笔并倒上了点稀汤寡水的墨汁。谁知兴冲冲拿来的却是枝秃笔,平凹先生摇着头遗憾地连声啧啧,无奈地只有用手指捏捏揉揉再搓搓,可能日光台灯光忒强,他把灯座反向,让光线像射灯一样打到墙壁上。准备凑合写了,他问我:写啥呀?我一时语塞,挠头搓手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接着,他看似不经意地,从我的书柜里抽出本《韩愈文选》,翻了翻,选出了《送孟东野序》里的开篇段。蘸墨写下了“大凡”二字后,他觉得不甚好,无奈独张纸没有选择余地,他便将纸颠倒过来(所以至今有个补丁)再落笔便一口气划完。留下的这幅字。可真没料到,如今估价过了万。由于没有合适的书椅,他一口气站着写了一百七十余字,绝对的长篇大作,真难为他了。如今,他著作等身,日理万机,文化掮客盈门,一字万金,真乃今非昔比,才顾不上写那么多呢,名人累得没时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言归正传,关键是这一百七十多字,那可是舞文弄墨人的圭臬。内容是什么呢,此录于此,敬谅有点长,但绝不可断章取义,您若有幸,还是耐心一读,真宛若醍醐灌顶,堪称字字珠玑,真是一个斫轮老手的经典文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辍笔后,伪文人的我曾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随口告我:这是写文章要有感而发的意思。现在话来,他这是刻意为之,绝非没注意不小心随便写点什么的。是啊,诗人的多愁善感,小说家的虚构灵感,散文家的真情实感,画家的山水寄情,都离不开有感而发,“为赋新词强说愁”是走不远的……

  • 相关阅读
  • 去马栏山纪念馆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王卫民  偶尔的一件事,决定我必须前往甘肃正宁县的三嘉乡。说是甘肃,其实和陕西旬邑县职田镇连畔,加上黄土高原人的淳朴,鸡狗猫之类跑来窜去,谁也不说走过了省界,语言、习俗无异,只...

    时间:11-27
  • 参观武昌起义旧址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杨富安  金秋时节,我和妻沐浴着金色的阳光,送女儿到中南财大上学,才有机会乘火车来到武汉。  中南财大位于武昌首义黄鹤楼下,距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很近,我们3人步行来到首义广...

    时间:11-27
  • 回家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朱书海  三尺讲台执教路,四十春秋一挥间。  带着半身慵懒、带着一身疲惫、带着三十年党龄迁转至老干支部的组织关系,掸去满身粉笔的征尘,2014年元月,我与全镇十几个老教师在学校领导...

    时间:11-27
  • 迎着晨曦去生活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张建利  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后的早晨,走出家门,有一种透过肌肤的凛冽。恍惚间,已到江滨公园,晨练的人们有增无减。凝神抬眼,天空是明净的,大地是斑斓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爽甜润...

    时间:11-27
  • 供销社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田家声  计划经济岁月,供销社在乡村人眼里可是香饽饽。因为那时候物资奇缺,而老百姓急需的物品,小到油、盐、糖、碱、火柴、肥皂,大到自行车、缝纫机、架子车轱辘等都属分配物资,牢牢...

    时间:11-27
  • 商山皆诗(外两首)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金友全  径曲岭峥嵘,曾吟古客行。  韩公愁有险,贾岛叹无平。  忆事清泉语,怀人翠鸟鸣。  皆诗观景美,古客此留名。  古道怀古  峰峦古道幽,出岫白云浮。  翠鸟林中语,清...

    时间:11-27
  • 丹江吟

      商洛日报-商洛之窗讯 刘凤鑫  我是丹江边上长大的一只“旱鸭子”。在我十三岁那年,担石灰到月亮湾去卖,以赚取学费秋季上学。回来的时候,为了节省五分钱船钱,独自涉水丹江被漩涡卷走了,一位姚...

    时间:11-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