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滨河西路和南坪路中间,北连水司路南接水晶广场,滨河小区中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叫金泉路,位于城关街道办南街资产办南坪生产组境内的“五眼泉”的泉水线上,是商南县城滨河小区开发建设的成果。
“五眼泉”地处县城县河湾套西侧的一级河滩阶地上,是城区唯一地下水量比较大的水源。相传早年因水源紧挨吴姓人家,人称“吴家泉”。70年代县酒厂利用此水源酿酒,因其水质清纯、富含大量微量元素,酿出的酒味道纯正,销量颇丰,商南酒厂也因此久负盛名。1980年县自来水公司也由此水源而诞生。开发中发现其地下水源有五个泉眼出水,后又称“五眼泉”,日出水量500-600立方米,在虎坡上修人工水塔,供城区居民和企业生产生活用水。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工业企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90年代末期开发了官坡水厂,“五眼泉”水源仅作为应急备用水源而淡出人们视线。
80年代后期,有远见卓识的县政协委员提政协提案,建议将县河城区段裁弯取直进行整治,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品位。时隔10年后的1998年,县委县政府领导采纳了这一建议,组织实施了县河整治工程。通过科学规划,从老洋桥(县河桥)向南与老郭山公路连通取直,修建了县河防洪堤坝,滨河西路顺堤坝修了15米宽的滨河公园,顺滨河公园修建了宽24米、主车道15米的滨河大道,大大改善了县城面貌。县河改造道路建成后,滨河大道与南坪老城区就形成了由河滩和部分耕地围成的低洼三角地。
2003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结合县城发展大势,顺势谋定,果断决策,开发建设这块临滨河大道的低洼三角地,作为滨河小区商贸新区项目进行开发建设,以消除这块城市“伤疤”。遂组建了“商南县滨河小区征迁开发建设管理处”,抽调过硬干部实施项目开发工作。管理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拟定了“滨河小区建设规划”和“征地拆迁安置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根据此小区的地形地貌,规划了“一纵三横”的道路骨架和雨污分流、三线一水同步设计的规划方案,规划主次道路均为20米(主车道12米),规划用地31666.8平方米。拟定了拆迁安置区和商贸开发区,共安置村民建房用地28宗,规划商贸用地3宗20000平方米。并采用小区道路、给排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商贸用地开发项目捆绑的办法,商贸用地开发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拍卖方式对外招商建设。这一方案出台后,引起了被征地区部分群众的不理解,两次“进京上访”,后经反复深入做群众思想工作,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在周密的安排部署下,组织了商贸用地的公开拍卖工作,最后以48轮竞拍,1040万元的成交价款,由商南县住宅开发公司取得该宗土地开发经营权,取得了以政府仅投入征迁安置资金67.5万元,县财政净收972.5万元的“以地聚财,以地兴城”的良好效果。
在项目建设中,坚持道路配套优先、群众安置区优先的原则,积极想方设法为当地群众兴办实事好事,路、水、电、讯一并接入南坪社区,大大改善了这一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被征地村组群众的配合支持。开发商精心谋划,加大投入,加快小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业主方强力协调施工环境,加强技术质量监督,确保项目建设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为早日安置好拆迁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础设施完成后,优先安置了被征地拆迁群众和住房紧张群众的住宅用地,保障环境促其加快安居建设,商贸综合体建设如火如荼。通过一年多滨河商贸小区的开发建设,一个路、电、讯、水、绿化、照明配套完备的新型商贸小区呈现在世人面前。农商行、国税等金融服务业入住滨河新区,加之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经营环境,人气剧增,28户安置群众入住经商,18400平方米商业铺面门庭若市,358套商品房各有其主。如今的滨河新区集商贸经营、餐饮物流、休闲健身为一体,主次街道两旁已是商铺云集,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商南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