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谈图书营销。一本书为什么会好卖?个中是大有学问的。从一本书的书名开始,直到后期宣传,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影响著书的销量。有人不禁要说:“什么,书名影响销量?别开玩笑了!”哦,不,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就我所知道的来说,前几个月火爆得不行的《中国不高兴》一书,原本拟定的正题其实是它的副标题:“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这样一个书名,我想十有八九的读者见了立刻就要犯困,哪里还会想买回家一读呢?所以,有人说是《中国不高兴》这个书名改得好,导致书的大卖。一本书,如果书名取得烂,那么注定会是“蝴蝶效应”,无论后期宣传如何努力,最终都是一团糟。所以,一个成功的图书营销,是要从作者、主题、内容、价格、市场……诸多方面综合考虑的。
三
如今图书难卖,靠书吃饭的人自然苦不堪言。这当然要“归功于”现代出版物数量之惊人。您知道吗?现在每天有超过4000种(请注意,不是“本”而是“种”)书籍面世,“好书会自动贩卖”的时代早已过去。我和老猫先生一样歆羡二三十年前的出版界老前辈:那时候出版社只要出一本好书,读者们便会众星拱月,闹得书店门庭若市,书店挣到盆满钵满;而现在呢,以我在书店工作的经验,一本书若得到顾客多看一眼的垂青(且不说买),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社都应该觉得三生有幸了。生存是有其法则的,法则是残酷的。在残酷的生存法则下,所谓“行走江湖”,没有一点过人的“真功夫”肯定不行。谁有“真功夫”?老猫先生有,您看——
比经验,您不够他在出版界时间长;
比关系,您不够他在出版界人脉广;
比业务,您不够他在出版界能力强。
……
他若没有真功夫,那么,谁有资格称有呢?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我永远记得的那一天。我常想,如果当天教授们不是信誓旦旦地向我做些无用的(骗人的)许诺,而是务实地送我一本《老猫学出版》,请老猫先生给我做做功课——排版、设计、版税、编译、稿费、宣传……如果事先做好了这些准备,再入出版界的那个我,想必不可同日而语了。——事不宜迟,赶紧挑灯夜读,跟老猫学真功夫!(作者:许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