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飞不起来的城市青春——评小说《这儿,那儿》

2010-06-03 11:35:12

来源:大众书评网

  文化成为一种消费品之后,很多有才华的人都成了生产产品的人,以往那些和自我、体制、禁忌作斗争的使命感、自省,摇身一变,转化为向市场、读着、排行榜亲近的奇装异服。就《这儿,那儿》这个产品而言,显得有些“不识时务”,因为连基础的性描写都一笔带过了,能指望高攀眼球经济的排行榜么!不过,考验一个人讲故事的能力如何,听听他讲最熟悉的生活就行了,小说的前半部分的校园时光,写得比较松散,但是下半部分对银行工作的描述,不能不令人叹服

  许巍不是搞文学的,但是早期的一首《两天》唱尽了青春癔症,他说“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路过,另一天还是路过 ”,很多城市小说、青春文学都背负着这种情结上路,在失业、失恋、失地(离开原住地)的“三无”生活里,唱着后青春期的猎猎挽歌。《这儿,那儿》也没有免俗,一开始奠定的故事底色,就慢慢泄露了作者的审美思路。直到结尾,他也没有给主要人物回归正常的生活,难道“马不停蹄忧伤”是这些小说的共性?

  面目模糊的城市青年们,既要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要获得心灵自由,既要保持身份的孤独弃绝,又放不下小情小爱的糖浆,以至于偏执的作者们常常把笔下的人物折磨致死,《这儿,那儿》作者同样把主人公写死了,再次让我想起了《挪威森林》等经典篇什。就是说,城市小说里的青年们都在做“两难推理”,享受着动荡带来的未知、前进的刺激,又得必须进行“失败者的飞翔”,承受寻找稳定的感情、物质生活时的空荡、挫败,不停为速朽的青春寻找养老保险。

  以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的观点看来,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经济而来,文学等领域的“后现代性”遮蔽了很多作者的视线和气量,神圣感、距离感的消失、物质高度发达带来的失重,让人产生了身份困惑。而中国作为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山寨大国,泥泞湿漉的农业社会还没过完,城市小说的作者们就要跨过还没到来的工业社会,去想象和解构后工业、后现代生活,多少不合时宜。因而,城市小说和作者们一起,都飞不起来,才是必然现象。等到全民中产,估计会出现奇迹。《这儿,那儿》或许能“在别处”飞起来。

  • 相关阅读
  • 瓮安事件再揭秘

      震惊中外的贵州瓮安“6·28”事件因一本新书再度被聚焦。新华社贵州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刘子富在对瓮安事件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rd...

    时间:06-03
  • 耶,没有小燕子也不错!

      《乾隆爷那些事儿》让我感觉到成熟沉甸甸  我们“九〇后”注定是文化杂食一代,古装影视、盗墓闲书、网络游戏,还有一直在记忆中晃来晃去的小燕子和紫薇。小燕子那大大眼睛,代表了灵性,也代表了空茫。  矛...

    时间:06-03
  • 在燃烧爱情中寻找

      作者写爱情,是把爱情作为这个喧嚣的时代的一股清泉来守护的,爱情所以是一种理想,首先是因为它已从生理行为脱颖而出,开始勾画着精神图景了。事实上,人类的一切精神向往,无不始于一个“爱”字,而...

    时间:06-03
  • 读书诚可贵,读好价更高

      一本“口袋书”成为山城重庆的新风尚。这套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的《读点经典》,于2008年12月出版发行。到目前为止已发行了20万册,重庆市近6000名市管干部和2万余名各级...

    时间:06-03
  • 三位一体的爱情配方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爱情甜如蜜,但是这个蜜到底是怎么酿成的?不清楚。往往就是这样,蜜蜂酿了蜜,却不知道蜜是怎么样酿成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很多时候缺少一些要素,你就会发现,这个蜜要么不粘,要么不甜,...

    时间:06-03
  • 夫妻相与婚姻寿命

      你有注意到吗?有些夫妻之间,会有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神情相貌非常相像,这就是所谓的“夫妻相”。  有些是结婚前就相像,一见面就有“眼缘”,但更多的是年轻时相貌各异,结婚后越来越...

    时间:06-03
  • 妙语连珠“话”危为机

      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企业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但是,在杨思卓教授的《非常时期非常领导》一书的前言中却写着这样一段话:  “危机不是人类公敌,危机是一种能...

    时间:06-03
  • 大学生“村官”为啥值得叫好

      大学生“村官”,一个新事物,一个热门话题,它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副稚嫩的肩膀能够承受如此重量的压力吗?  《大学生“村官”》(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它...

    时间:06-03
  • 《无畏的希望》:奥巴马也山寨!

      我们都知道,在《无畏的希望》中,奥巴马提出了他的政治观,也就是他的竞选口号——“改变”的目标。该书不仅深刻地展现了奥巴马在十年政治生涯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超越,并对美国的政党...

    时间:06-03
  • 四十不坏,教授作怪

      四十岁的我收到朋友的赠书《四十不坏》,朋友认为我的文风与其相似,读完后,说不定也有写作《四十**》的冲动。  不好意思,我并不知道本书作者孔庆东的大名,不知道他在2005时年四十被评选为“北大十佳教...

    时间:06-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