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出书,目的是为了什么很重要。姜文在当代中国电影的地位一直处于争议的焦点,正面抑或负面的评价有一点是所有人取得共识的“霸气外露”,在两本新书后面是两部票房成绩截然不同的电影过程,姜文把两本书捆绑上两部电影,似乎想向世人证明着什么。
《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导演史上一部自认文艺气息和人文精神浓郁的电影。面对票房的惨败和太多观众的抱怨,姜文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愿,所有的场合中不断强调“是观众的遗憾。习惯了简单化的情节,放弃了对电影的期待,其实就是放弃了对自己生命的认知。”
姜文当然无意放弃“自己对生命的认知”,但姜文在对现实的妥协中还是退让了一小步,既然是“站着”是自己一贯的立场,“要挣钱”的愿望必须面对无法妥协的现实,那就尝试着“站着把钱挣喽”——《让子弹飞》的巨大成功既是姜文电影导演作品的票房成功,也证明了姜文在商业电影面前并未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放弃既往的“认知”,保持了中国电影最后的尊严。
和姜文相比,陈凯歌、张艺谋等人在商业电影上的失败更具有悲剧性的色彩,应该相信任何一个怀揣理想的电影人都有一个高贵的头颅,或者是说曾经具有高贵的头颅。陈凯歌和张艺谋都曾用震撼世界的电影作品证明了自己的艺术价值,却在商业票房压力面前“晚节不保”,半推半就地失去了电影理想的坐标,任凭商业片的驱使,其作品却又无法战胜“纯商业片导演”诸如冯小刚等人的作品,不伦不类不尴不尬地在大银幕上进退维谷。
以姜文一贯的霸气,此次出书的目的有点为当下中国电影思想史建立教科书的目的。姜文的电影一直有教化普罗大众的悲悯,当年的《鬼子来了》和后来的《让子弹飞》在骨子里都是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不同的是,跨越了十几年后,姜文收敛了外表的火气,策略地通过《让子弹飞》让更广泛的人群先贡献票房,然后再反思“鹅城”人们的所作所为,百年来的中国人自我认知的迷失无法在几部电影里完全讲完,但姜文显然会抓住这个命题不放的,否则他也不会出书来谈了。
想“站着挣钱”的还有高晓松,从歌手到导演的高晓松效仿者前辈姜文的成功模式。姜文在拍摄《让子弹飞》时画了数以千计的分镜头,在电影公映后,对比近年来中国电影镜头语言和拍摄质量时,《让子弹飞》的镜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姜文的“霸气”其实来自于他的细腻和舍得下得功夫。近日,高晓松为电影《大武生》筹备阶段亲自制作剪辑的手绘分镜头前导片曝光也为观众增添了很多对电影的期待值。但可以肯定,姜文是不会把自己的手绘分镜头剧本全部公布于众的,那才是姜文导演的秘诀部分。
中国电影缺乏什么,从业者很清楚,姜文在圈子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是其他同行所具备的,姜文能够享用的资源未必就是其他人有能力享用的。一部《让子弹飞》让姜文再次成功了,更多的人是看到了票房,却没看到姜文在“认知”方面的坚守——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该坚守什么和为什么坚守的,姜文也不会在书里明说的。(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