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余秋雨和他的《借我一生》

余秋雨和他的《借我一生》

2013-08-20 17:07:10

  很早以前我就有这样的感悟,阅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作品真的是有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那看似散淡的文字叙述间往往沉淀著作者孜孜以求的文化个性,阅读他的作品你会不自觉地跟着他的思绪游走,让自己去思考、去体味、去感怀他那内心波澜壮阔的独特意境和达观的人生追求,想想都会觉得是一桩何等快意的阅读体验。

  摆在我书案上的最新版《借我一生》,装帧考究,古色古香的封面就很让人心旷神怡,其实最让我心旷神怡的还不是它的包装,而是它承载着的余先生真情记录下的岁月过往。还是在几年前吧,我就在网络上读到他的写的记忆文学专着《借我一生》,这部作品实实在在地让我开了一回眼界,后来随着阅读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文本,其间感受到的文化气场那就更让我加深了这样的信念。直到现在,凡是看到长篇的散文作品我都会很自觉地把它拿来与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作一番对比,自然使我对很多当下的散文读不下去,也更增加了我对余先生散文的看重。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先生出版自2004年的一本记忆文学专着,我这次去购买的版本已经是该书的第19次印刷了,可见其在读者中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在这本41万字的著作中,余秋雨先生采用记忆文学的方式来述说了他的人生,他在书的扉页上很谦恭很真诚地写到:“谨以这部记忆文学献给我的父辈,我的同代”,寥寥几句话这就使得这样一本散文著作似乎有了一种非常沉重的感觉。

  《借我一生》全书共分五卷,每卷都以数目不等的章节细细勾勒出他不同凡响的人生况味。同时这次印刷的书尾还附着了作者一身经历的足量的历史照片和他许多著作封面图片,读起来很是愉悦,作者在他温婉的叙述间流淌着他毕生所追求一种旷达的文化氛围和高屋建瓴的人文情怀,这一点颇为让人感慨万端。

  在《借我一生》中,余秋雨首次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真实地描摹了他在浙江余姚乡下出生,念小学,然后在母亲的率领下到上海与父亲相聚以及生活的感人情态,也为我们再一次地展示了文革中那段很不正常的岁月里,他们一家人所遭受到的种种磨难,还为我们述说了文化部考察并决定让他出任前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前因后果,而后是他毅然挂印辞官,走马世界并我们写下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精美散文的全过程。作者在这部记忆文学专着里,用了极大的篇幅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记录自己的至爱亲朋。把作者儿时遗留在一个叫上林湖的地方的缕缕梦境写得来情真意切活色生香。在作者的笔下,还对影响他一身的亲人有着很细腻很真切的刻画和描述:父亲一位刚正不阿的男人,却因为耿直的秉性在文革中遭遇到非人的折磨;母亲原本算是一个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却只身下嫁乡村,担负起余家生活的重任;还有余秋雨的姨妈、姑妈、叔叔、弟弟等等都在作者笔下款款地向读者走来。作者尤其着墨较为特殊的是他的祖母,我们从这位几乎不识字却深明大义的乡下老太太身上感受到了很多很多不一般的人生况味。我常常在想,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一些人或多或少或远或近地对余秋雨先生的影响,才造就了余秋雨过人的文思才情和感于担当的人文品格。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家人对作者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几乎大到了可以改变他命运的地步。著作中,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笔墨从自己所求学和从事工作的角度,描述了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求学历程和治学经历,这些文字也很有独到之处。

  这几年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媒体突然地对余先生的负面新闻过度地关注起来,一件人之常情的小事就会被演绎得风生水起煞有介事,我对此现象也前前后后观察了几年,也读过很多批评余先生的文章,但说句大实话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篇很像样、很能够颠覆我对余秋雨先生印象的文本出现,我曾经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上说过我对余先生散文作品推崇的话,反驳的人也有,深问下去,对方立马搬出某某报刊某文章的评判来。这就有些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了,我常常在想其中的奥妙与玄机,我想唯一能够做出正常解释的,恐怕只能是余秋雨先生的言行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吧,谁叫你那么特立独行呢,所谓出头的檐子先遭烂,我不批你批谁呢。我常常思忖,假如我们一直固守这样的文化观念,那与无赖何异呢,我们还能够去奢谈什么追求独立的文化个性吗?

  • 相关阅读
  • 长篇小说《老警》所展现的人间大爱

      在 2012年的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颁奖仪式上,柳迦柔精心创作的长篇小说《老警》以其朴实的文笔,清新的格调,成熟的文学架构和真情演绎的人间大爱获得了大奖,从而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赞许的目光。  ...

    时间:08-20
  • 看长篇小说《暗箱》所塑造的官场人物

      刘云波,一个清新脱俗的高官形象——看长篇小说《暗箱》所塑造的官场人物  文/周其伦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地向着纵深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志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延伸,文化的多...

    时间:08-20
  • 白宫实习生:我们所不知道的事

      自从出了克林顿与莱温斯基那档子事之后,就给白宫实习生蒙上了暧昧的色彩。读过《跟总统学领导———白宫实习大揭秘》([美]查尔斯·加西亚着;毛乐、蒋竹怡译,科学出版社)之后,这才知道...

    时间:08-20
  • 金庸古龙笔下不同的江湖:钱是个什么问题

      多年来把金庸古龙的书翻来覆去地读了又读,逐渐发现一个秘密:金庸的江湖是不用花钱的,那些江湖儿女们每天只惦记着武学秘籍、恩怨情仇、乃至国恨家仇,唯独钱的问题无需考虑。不知道是谁,但一定有人帮他们搞定...

    时间:08-20
  • 三首词三种人生:李清照关于写人生境界之词

      在古代诗词中,写人生境界之词不多,而李清照就有三首关于人生境界之词,即《如梦令》、《一剪梅》与《声声慢》。此三首词写李清照自己三种人生境界,又写她三种人生态度,同时也表现她三种人生时期的不同人生态...

    时间:08-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