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不想去评判坊间舆论和余秋雨先生之间那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是非非,只想就其文本论文本。从我也算是比较多的阅读实践来看,在非虚构文本中达到或者能够超过余秋雨先生的恐怕的确不多。这就是我非常愿意自费购买并花大量时间来阅读余秋雨作品的最原始动因。半个月前,我冒着逼人的酷暑特地到重庆最大的新华书店名家美文专柜购买了一批书籍,其中有两本就是我一直都非常珍爱的《文化苦旅》和《借我一生》,而在人群拥挤的书店里购买他书的人也不在少数,看此情景我释然了。读者不是傻瓜,谁也不会看了几篇评判余秋雨是是非非的文章,就不再去选择阅读他的作品了。
前几年那些浮躁的声音也搅扰了我的心,让我定不下心来为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写点东西。好在现在毕竟是时过境迁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求知诉求与文革期间实在是有了天壤之别,我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品味一番他的作品,而不再被舆论那种浮皮潦草的说三道四牵着鼻子走。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借我一生》这样一本质量很高、阅读起来相当轻松愉快的书籍才让我度过重庆那炎炎的盛夏时多了几分舒意的凉爽。(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