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其伦
海飞是浙江省的一位颇具实力的青年作家,近几年来,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屡屡地牵扯着人们敏感的欣赏神经。我们单从他最近发表的几篇很有特色和艺术水准的小说作品来评价,就不难看出他在文学领域内具有很高的造诣,这一点肯定是不会有人怀疑的。细细想来,我对海飞小说作品的认知最开始是源于《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这两家大型文学期刊。这几年里,他几乎每年都会有新作频频地通过这些选刊闯入我和广大的视野。
海飞的作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笔下的作品和人物似乎都有一种醇厚的历史厚重感,他的很多部作品都是直接描写新中国成立前火热的战争题材的,这就使得其作品的字里行间往往都会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这让作品特别的富有艺术韵味。记得还是去年的5月,我在《十月》第三期上读到过他的一部中篇《往事纷至沓来》,就使我对他的写作特点特别地关注,而且这部作品在当时留给我的印象也特别的深,曾经几度要想写一点东西来阐发一下我心中心驰神往的思绪、倾吐一下我内心久已成形的温婉块垒。无奈因为当时时间太紧,而手头又没有更多该作者的相关资料而只能作罢。
阅读海飞的作品,我们不能不对他喜欢描写的题材、故事结构的推演、文字描写的范式去琢磨一番。以前我单纯从读他的作品中,想当然地以为他肯定是一位年事较高,最起码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历练、饱经沧桑的作者。因为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或者是很艺术形象地描写战争的极度惨烈和战场的高尚情怀;或者是细细地讲述当年根据地对敌斗争的艰苦卓绝;或者是描摹隐蔽战线上地下党、中统军统、日为特务几方面相互利用又相互斗争,充满血腥恐吓的殊死决斗,…我每一次阅读完他的作品,内心的感觉在震撼之余都是相当愉悦的,作者笔下的故事构思之奇特,结构之复杂也让我感到欣赏起来相当地过瘾。直到去年《中篇小说选刊》在选载《往事纷至沓来》时刊登了他一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照片,我才对我自己那纯粹是一厢情愿的胡乱猜测哑然失笑起来。
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海飞和他的作品也就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我每每阅读到他的新作,都会特别地留意,一直期待着有机会能够为他的创作作一些梳理、写一点东西。当我在《小说月报中篇小说增刊3》(该作品原载《人民文学》2012年5期)上很舒意地阅读到海飞的最新力作《捕风者》时,我就感觉到再一次的领略到了作者那很有艺术特点的艺术磁场,阅读之后直呼快意。
客观地说起来,描写旧上海隐蔽战线那多头并进、鱼龙混杂、残酷斗争场景的文学作品到今天已经是多得数不胜数了,在我们熟知的范围内,小说作品、影视作品随便掰起手指头来都可以说上几部,而作者还想要在这一题材上写出新意来恐怕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我觉得这样的努力认真说起来很不讨巧,而且还有点得不偿失。但是海飞用他成功创作出来的《捕风着》却硬生生地颠覆了我的这一主观臆断。我们在他这部新作中,看到了作者通过自己精心而巧妙的构思,老练而又细致的讲述,把旧上海隐蔽战线上那又一个异常悲壮、异常惨烈、异常感人的故事写得来风生水起,十分耐看,让我阅读以后颇为惊异。
我个人觉得《捕风者》这部作品的最大成功和新意就在于,作者始终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的悬念上,而作品里塑造的人物大多都行踪漂浮,他们的动静进退都紧扣故事情节的展开,这就让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多了一分渴望。我觉得此篇作品这种在情节架构上的巧妙胜出,首先应该得益于作者的编剧功力。作者具有很到位的场面把控能力、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虚构故事悬念来渲染矛盾冲突的本领,再加上细腻刻画人物形象和艺术烘托作品的场景更应该是海飞的强项,所以在他的精心铺排下,《捕风者》便很自然地带给了我很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