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很多朋友都喜欢读张爱玲,这个小说家非比寻常,她有她理解世界的方法,不一样的历史观,想想《倾城之恋》,想想《封锁》,张爱玲之所以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与她独特的理解力和世界观密切相关,也与她并不畏惧与潮流相异的秉性有关。“不合众嚣,独具我见”,是鲁迅先生的话,我很喜欢。作为书写者、艺术家,也不单单是女作家,终其一生追求不就是不合众嚣、独具我见?
在《一个人的房间》中,吴尔夫设想过莎士比业妹妹,一位女文豪出现的条件——自由、坦陈己见,独立行走,目光辽阔是这位前辈给予后来女性写作者的期许,多年来,作为读者,我受教于此。坦率说,我今天之所以讨论“假如我们养成自由的习惯”,也基于我个人内心的困惑,我希望通过交流为自己寻找答案——作为批评家,我希望自己写下的文字能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到秉笔直书,坦陈己见。——这些目标并不容易达到,它实在需要我们终生与身体中那个怯懦和懒惰的“我”进行不屈不挠地搏斗。
如果我们已经养成了自由的习惯,并且有秉笔直书坦陈己见的勇气;如果我们从普通客厅之中略为解脱,并且不总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观察人,而是要观察人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还要观察天空、树木和任何事物本身;如果我们的目光超越弥尔顿的标杆,因为没有人应该遮蔽自己的视野;如果我们敢于面对事实,因为这是一个事实:没有人会伸出手臂来搀扶我们,我们要独立行走,我们要与真实世界确立联系,而不仅仅是与男男女女芸芸众生的物质世界建立重要联系,要是我们果真能够如此,那么这个机会就会来临:莎士比亚的妹妹,这位死去的诗人,就会附身于她所经常舍弃的身体。她就会仿效她兄长的先例,从她许多无名先辈的生命之中汲取她的生命力,通过不断的继承和积累,她就会诞生。(吴尔夫《一个人的房间》)
就以吴尔夫的话作为我今天发言的结语,与各位在座的同行共勉。谢谢。
2014年5月
《滇池》2014年10期发表,《散文选刊》2014年11期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