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故宫日历》的做与藏

《故宫日历》的做与藏

2015-01-13 10:59:14

来源:人民日报 王冠良

 说起来,《故宫日历》是90年前的创意,遇见它是一个意外。

  2009年的一次编辑业务培训课,一位老专家在介绍故宫博物院在民国的出版状况时,提到了《故宫日历》。曾经风靡一时的《故宫日历》是什么样呢?这引起了我的好奇。经当时的出版社副总编辑、资深故宫人朱传荣老师指点,我在博物院的图书馆见到了它们。

  1925年正式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曾经编纂出版了一系列学术研究专着和大众普及读物,《故宫日历》便是其中之一。从1933年至1937年共五年的日历, 每年一册,活页装订;封面和日期所用文字集自院藏古代楷书和隶书碑拓,故宫藏品图片每日一张,历代书画、器物交杂穿插……五册老日历,厚厚一摞,虽是上世 纪现代出版业起步时期的产品,但开本适中,装订简洁,手感极佳。翻开早已泛黄但图文依然清晰的书页,似乎可以嗅到时光的味道。我想,这么好的出版物,若能 重新推出该有多好。

  在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兼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先生的支持下,当年9月,2010年版《故宫日历》重新出版了。稳妥 起见,新版的《故宫日历》的第一本采用了复刻形式,除日期信息外全部采用1937年版《故宫日历》图文内容,但装帧、装订形式并没有照搬当初的活页形式。 经过反复调整,确定并沿用至今的形式是——布面精装、书脊包布、增加内封;布面用色特别选定了象征故宫的红墙色,而封面则以烫金形式沿用了1937年版日 历封面所用的汉《史晨碑》集字书名。

  接下来的两年,《故宫日历》不断改进,不再采用照搬旧版的复刻方式,而是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另行选 材编排。2012年版则改为彩色印刷,选取与龙相关的各类文物,依照青铜、陶瓷、书画按月编排。从2013年版开始,《故宫日历》不再是一个简单汇集藏品 图片、按照时代或者材质简单罗列的日用印刷品,而是在明确主题之下结构明晰、内容连贯、具有整体性的作品。由于院藏文物中蛇的形象较少无法以当年的生肖为 主题。于是,由蛇而草木,由草木而山水,以“山水有清音”为题的山水文化成为这一年的主题。十二个月分为不同单元,从多个角度展示山水画发展源流、文化意 蕴和古人的理想生活。2014年版“快走踏清秋”,是目前为止投入最大、大家也最为满意的一本。为了配合丝绸之路申遗,马的藏品选取范围扩展到故宫之外, 各地乃至海外的汉唐丝路精品文物尽收其中。2014年末出现在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大展上的诸多重量级文物,居然都曾在故宫日历上出现过。

  201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因此在2015版《故宫日历》编纂之初,我们提出了两个主题,一是反映建院90年的历程和文物保护的成果,二是 传统吉祥类主题。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后者——古人以“羊”为“美”,以“羊”为“祥”,更有“美意延年”之吉语,“美意延祥年”的主题传递出更多美好的祝 愿。

  • 相关阅读
  • 余秋雨:写好作品的人,不一定一辈子过好日子

    余秋雨在读者见面会上。  近日,文化学者余秋雨携新作《冰河》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与读者见面。此书为余秋雨写作生涯首部长篇小说,讲述一个在生命绝境中诞生的爱情传 说。余秋雨表示:“这部作品,可以看成...

    时间:01-13
  • 文艺新视界 让非遗讲述中国故事

      近年来,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已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对不同文化传统去粗取精、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已经越来越具有社会基础  通过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传统习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时间:01-13
  • 青春文艺之反思:是“青春文化”,不是“青年文化”

      百年来,中国青年文化是现代社会追求进步的文化,是鼓励创造新的未来的文化,而今天的青春文化则是在“青年消失”后崛起的文化,是消费文化的后果,也是消费文化的核心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众文...

    时间:01-13
  • 科幻文学热了吗?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国内首个科幻文学博士生,科幻文学又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科幻文学的新 起点。近年来科幻文学亮点频出,以刘慈欣的《三体》为领军的中国科幻文学受到世界瞩目,科幻文...

    时间:01-13
  • 《唐诗百话》解诗模式论——评施蛰存《唐诗百话》

     作家、教授施蛰存沉寂文坛50年后撰著《唐诗百话》,自1987年问世以来,就饮誉海内外。我们知道,唐诗在学术界并非新话题,在当时及后世引发的言说层出不穷,而施着何以能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呢?我认为其解诗的特点是...

    时间:01-13
  • 最是宁静能致远——《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

    在生态环境系统中,无处不在的噪音污染,困扰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如果能倾听天籁之音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奢侈。《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这本书中,饱含着“宁静致远”的寓意,读来受益良多。 《一 平方...

    时间:01-13
  • 兴之所至 情感勃发——读《拾闲集》有感

      两年前,我拜读过陈耕的诗稿。这次看到的159首的《拾闲集》,可以说是作者在其零散诗稿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正式出版的一本好看的诗书。捧起读来,爱不释手。  根据《序》中的自述,陈耕在初中的时候,读到了一...

    时间:0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