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科幻文学热了吗?

科幻文学热了吗?

2015-01-13 11:02:5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鸥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国内首个科幻文学博士生,科幻文学又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科幻文学的新 起点。近年来科幻文学亮点频出,以刘慈欣的《三体》为领军的中国科幻文学受到世界瞩目,科幻文学这一原先在中国比较冷落的门类有渐热的态势。科幻文学目前 在中国现状如何?与科幻发达的国家比有何差距?如何推动中国科幻文学发展?

  将科技跨界引入文学很有必要

  在招收博士生 之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科幻作家吴岩招收过科幻文学专业硕士生。“科幻文学”作为“全国独家”专业方向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存在了11年, 原来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科幻文学近年来日渐引人关注,吴岩认为,这和国家发生的变化有关,人们解决了温饱,更关注世界的发展,人类的命运,对科技造就的 人类未来持有兴趣。此外,外国科幻大片进入中国,如最近进口的科幻大片《星际穿越》热映,也引发更多人对科幻的兴趣。

  如今刘慈欣的《三 体》越来越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吴岩表示:最近我们正在发起一个研究,就是探索《三体》粉丝群的亚文化特点。《三体》粉丝群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 《星际穿越》热映后,有粉丝说是抄袭《三体》,这很有意思。我们想做些深度访谈,分析一下《三体》粉丝怎么看世界,我们想知道粉丝心智模式。这对如何理解 读者,理解亚文化都有参考价值。

  科幻作家韩松认为,北师大招收科幻文学博士生,对科幻文学研究有很大促进作用,标志着中国科幻向前发展,对科幻创作有指导意义。韩松指出,中国进入工业化时代,科幻是工业化的副产品,科技发展更快了,年轻人在开放的环境里成长,对科幻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

  在韩松看来,将科技跨界引入文学领域是很有必要的,“科技对人甚至是人性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人性就是文学最根本的地方。”他认为传统中文系学生对科技了解不够,是有缺憾的,“吴岩的科幻文学教育对传统文学教育是一种突破,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喜忧并存的科幻文学

   2014年是我国本土科幻文学诞生110周年,新中国科幻文学诞生60周年,韩松指出,2014年的科幻文学星云奖规模很大,作品更加多元化,题材更丰 富,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主题内容更加复杂化,更像思想的试验,对中国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崛起,对科技前沿的话题有更充分的表现,思想性和 文学性都较强,想象力更丰富,可与世界一流的作品媲美。如陈楸帆的《造像者》、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宝树的《时间之墟》等都写得非常好。

  • 相关阅读
  • 余秋雨:写好作品的人,不一定一辈子过好日子

    余秋雨在读者见面会上。  近日,文化学者余秋雨携新作《冰河》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与读者见面。此书为余秋雨写作生涯首部长篇小说,讲述一个在生命绝境中诞生的爱情传 说。余秋雨表示:“这部作品,可以看成...

    时间:01-13
  • 文艺新视界 让非遗讲述中国故事

      近年来,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已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对不同文化传统去粗取精、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已经越来越具有社会基础  通过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传统习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时间:01-13
  • 青春文艺之反思:是“青春文化”,不是“青年文化”

      百年来,中国青年文化是现代社会追求进步的文化,是鼓励创造新的未来的文化,而今天的青春文化则是在“青年消失”后崛起的文化,是消费文化的后果,也是消费文化的核心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众文...

    时间:01-13
  • 《故宫日历》的做与藏

     说起来,《故宫日历》是90年前的创意,遇见它是一个意外。  2009年的一次编辑业务培训课,一位老专家在介绍故宫博物院在民国的出版状况时,提到了《故宫日历》。曾经风靡一时的《故宫日历》是什么样呢?这引起了...

    时间:01-13
  • 《唐诗百话》解诗模式论——评施蛰存《唐诗百话》

     作家、教授施蛰存沉寂文坛50年后撰著《唐诗百话》,自1987年问世以来,就饮誉海内外。我们知道,唐诗在学术界并非新话题,在当时及后世引发的言说层出不穷,而施着何以能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呢?我认为其解诗的特点是...

    时间:01-13
  • 最是宁静能致远——《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

    在生态环境系统中,无处不在的噪音污染,困扰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如果能倾听天籁之音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奢侈。《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这本书中,饱含着“宁静致远”的寓意,读来受益良多。 《一 平方...

    时间:01-13
  • 兴之所至 情感勃发——读《拾闲集》有感

      两年前,我拜读过陈耕的诗稿。这次看到的159首的《拾闲集》,可以说是作者在其零散诗稿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正式出版的一本好看的诗书。捧起读来,爱不释手。  根据《序》中的自述,陈耕在初中的时候,读到了一...

    时间:0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