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唐诗百话》解诗模式论——评施蛰存《唐诗百话》

《唐诗百话》解诗模式论——评施蛰存《唐诗百话》

2015-01-13 10:58: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志春

 作家、教授施蛰存沉寂文坛50年后撰著《唐诗百话》,自1987年问世以来,就饮誉海内外。我们知道,唐诗在学术界并非新话题,在当时及后世引发的言说层出不穷,而施着何以能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呢?我认为其解诗的特点是:既,又。

入乎其内

  入乎其内首先是选题新颖。正由于作者能入乎其内,反复涵泳,对所选题材烂熟于心,意在笔先,所选内容使读者眼前一亮而充满期待。如讲白居 易,讽喻诗不选《卖炭翁》而选《两朱阁》,感伤诗不选《长恨歌》《琵琶行》而选《霓裳羽衣曲》;韩愈不选《早春》而选《落齿》;若所选众人愿选的,则点击 其中所蕴含的唐诗历代疑难题迎难而上,道出自家凿凿有据的见解……如此避熟就生,迎面立见陌生化的新鲜,便有弹射审美疲劳的张力。

  入乎其内才能够文本细读。既品味整体,又细读诗题与字词句,使字词句篇乃至修辞格律一一打通,浑然一体。琢磨一个词、一个意象,诗人可能的 特殊取义,考释诗歌题目导引诗思具体的趋向,整体把握诗境最深刻的意蕴。王之涣《凉州词》阅读一直有“黄河”与“黄沙”之辩,施蛰存既论句法气势,更论诗 题诗句是谱唱凉州曲的歌词,以为原本不专写凉州,何必一定要写黄沙呢?如此四两拨千斤,使漫长的蜗行摸索豁然开朗,去“黄沙”论者如釜底抽薪。如此核心部 件的洞窥登时照亮了诗歌的整体境界。

  入乎其内则更敢于以意逆志,与诗人对谈。施蛰存原是当代文学新感觉派开山作家,对于作家心态,创作动机,文本内在情感线索,情节脉络的领悟 自有过人之处。他读诗敢对名家说褒贬,更有从内入手与诗人对谈的色彩与意味。如谈高适的《燕歌行》,从句法、韵法和平仄黏合角度看,以为实是七首绝句的缀 合,每一首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绝不与上下文联系,主题思想不一贯,从而导出历来选唐诗者随人高低对此诗盲评的新论。讲曹唐《小游仙诗》“藕花菱角满潭 秋”时自注:“‘藕花’原作‘碧花’。‘碧’字与上句‘翠’字重复,实在不佳。今改作‘藕花’,好得多。我讲解唐诗而擅自改字,未免唐突。”在这里,品赏 亦是创作,意在使前贤虚弱的字词或句子更为壮丽雅健。这恰是珍爱古人为其补足的盛意,亦是“齐民与俗流,贤者与变俱”意识在解诗中的体现。若联想到苏东坡 颇多这类自铸伟辞的从容改削,解诗者自当会心一笑。

出乎其外

  出乎其外,就是选取比较的方法。比较,就是选择更多的参照系,多层面多向度烛照诗人诗歌艺术的幽邃世界。其一如版本的比较考释。如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宋人删除“送别”二字,明人削掉“赋得古原”四字,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不知此诗原题,逐句批点,误以诗名为《草》的核心意象指喻 小人。施蛰存溯源纠谬,从而复原诗题,使诗歌原初本意立显出来。如此揭示事物原生态的文化启蒙,下大气力铲除芜杂的文化修复,在施着中不胜枚举。

  • 相关阅读
  • 余秋雨:写好作品的人,不一定一辈子过好日子

    余秋雨在读者见面会上。  近日,文化学者余秋雨携新作《冰河》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与读者见面。此书为余秋雨写作生涯首部长篇小说,讲述一个在生命绝境中诞生的爱情传 说。余秋雨表示:“这部作品,可以看成...

    时间:01-13
  • 文艺新视界 让非遗讲述中国故事

      近年来,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已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对不同文化传统去粗取精、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已经越来越具有社会基础  通过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传统习惯,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时间:01-13
  • 青春文艺之反思:是“青春文化”,不是“青年文化”

      百年来,中国青年文化是现代社会追求进步的文化,是鼓励创造新的未来的文化,而今天的青春文化则是在“青年消失”后崛起的文化,是消费文化的后果,也是消费文化的核心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众文...

    时间:01-13
  • 科幻文学热了吗?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国内首个科幻文学博士生,科幻文学又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科幻文学的新 起点。近年来科幻文学亮点频出,以刘慈欣的《三体》为领军的中国科幻文学受到世界瞩目,科幻文...

    时间:01-13
  • 《故宫日历》的做与藏

     说起来,《故宫日历》是90年前的创意,遇见它是一个意外。  2009年的一次编辑业务培训课,一位老专家在介绍故宫博物院在民国的出版状况时,提到了《故宫日历》。曾经风靡一时的《故宫日历》是什么样呢?这引起了...

    时间:01-13
  • 最是宁静能致远——《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

    在生态环境系统中,无处不在的噪音污染,困扰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如果能倾听天籁之音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奢侈。《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这本书中,饱含着“宁静致远”的寓意,读来受益良多。 《一 平方...

    时间:01-13
  • 兴之所至 情感勃发——读《拾闲集》有感

      两年前,我拜读过陈耕的诗稿。这次看到的159首的《拾闲集》,可以说是作者在其零散诗稿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正式出版的一本好看的诗书。捧起读来,爱不释手。  根据《序》中的自述,陈耕在初中的时候,读到了一...

    时间:0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