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去世之前,在病床上问年轻的追慕者,“有谁知道我生命的真相呢,如果你知道,那么请你告诉我吧。”这就成了她留在这世 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所以她法文版的传记题目就叫《真相与传奇》。也许,一个人走过万水千山,越接近自我的时候,他就越喜欢找到一些简单和朴素的东西。其 实,人从简单走向复杂的时候,一定都会有较劲的时候,会喜欢各种浓郁,各种强烈,各种独特的体会。可是当一切绚烂终归于平淡的时候,你也许就懂得了“人间 有味是清欢”,这就是我现在的心境。
讲经历 千山万水 愿为行者
行走是一种生存方式,行走带来的突破体验让人着迷,如果人们不称我为学者于丹,而是行者于丹,我会更高兴。
北京晨报:书中插图都是您亲自拍摄的,相比文字记录,这种图片记录有什么特别之处?
于丹:我喜欢用图片记录微小的、转瞬即逝的瞬间,有时候就是叶子上挂着的水珠,有时候就是花瓣“将残未残”,有时候就是流云,也有时候就是你身 边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展颜一笑,所有这一切今生今世错过了就永不再来。我特别喜欢的一种拍照方式,就是走到一个陌生地方,带着周围的环境从上往下给自 己的脚拍一张照片。比如,在西班牙特莱多老城,我穿着西班牙那种红色的芭蕾舞鞋,站在犹太教教堂门前的石子路上,我就会把它拍下来。当我是一个年轻姑娘满 世界跑的时候,我记录我孤单的足迹;等到我做了妈妈的时候,我记录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的足迹。终于,孩子慢慢长大了,能跟妈妈的脚并在一起了,在海角天 涯,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
北京晨报:您行走了不少地方,其中给您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于丹:其实,我不是为了去体验人生而行走,而是行走就是我的生存方式。我从小行走了太多的地方,今天才能够体验百味人生。我从小就跟着我爸行 走,到大学我背包跟同学行走,后来我因为工作在各地讲学行走,自己出去旅游行走,南极北极都去过。行走在极地的时候,太阳就在你头顶上绕来绕去,永不落 日,我就想起“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在这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全是白昼。但是没过三天,我就开始怀念黑夜,觉得如果没有了漫漫暗夜,永恒的白昼又 有什么意义。再比如说空间,我从小就爱迷路,找不着北,但当我行走到南极点的时候,终于找到一个地方往哪儿走都是北了。行走带来的那种体验的突破让我着 迷,到我的晚年,如果人们把我称为行者于丹,我可能会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