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建材下乡”的具体政策还没有出台,但是众多建材企业已经按捺不住扩张的冲动,开始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够搭上“建材下乡”的快车。近日,年设计产能达400万方的生活家地板南通工厂举行开业大典。这预示着地板企业的“下乡”战略,已经从“纸上谈兵”阶段,转入“大举扩张”的实质性阶段。
“建材下乡”的具体政策还没有出台,但是众多建材企业已经按捺不住扩张的冲动,开始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够搭上“建材下乡”的快车。近日,年设计产能达400万方的生活家地板南通工厂举行开业大典。这预示着地板企业的“下乡”战略,已经从“纸上谈兵”阶段,转入“大举扩张”的实质性阶段。
战略:6000亿的大蛋糕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资料显示,建材下乡政策将拉动国内消费5500-6000亿,建材消费是目前农村、农民支柱性消费行为。初步预计,建材下乡政策实施三年可拉动消费18000亿元左右。
面对这样诱人的一个大蛋糕,任何一个建材企业都会怦然心动。“建材下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众多建材企业的战略重点。在刚刚召开的2010年中国建材商大会上,如何备战和应对“建材下乡”带来的商机和挑战成了最热门的话题,700多名建材商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赶到这里,就是为了打探到哪怕是稍微明确一点的信息。
相比家电下乡政府给予13%的补贴,目前对于“建材下乡”会有什么样的政策还完全没有明朗;另外,究竟有哪些企业和产品能够进入“建材下乡”的“名录”也还是未知数。那么,为什么众多建材企业急于“抢跑”呢?
对此,生活家董事长刘硕真说出了真实的原因:首先是企业已经率先感受到二、三线市场爆发式成长的信号,尽管去年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重,但是生活家去年的全球销量较上一年度依然实现了50%的增长,生活家的许多产品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受生产能力的限制,只好放弃了一些订单。企业不能因为等国家政策,而坐失市场良机。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建材下乡”的政策出台,生活家扩张产能也是一个必然之举。
其次是和家电企业相比,地板行业的集中度太低,2007年高峰时期,中国有地板企业多达3000家,尽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有30%左右的地板企业倒闭掉,那么算下来,现在全国的地板企业也不会少于2000家,没有谁能够知道到底谁能拿到“建材下乡”的“牌照”。对于生活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先靠自己的能力,抢抓住这样一个好的市场机会。而绝不能因为坐等政策,而丢了市场。
布局:二三线市场是重点
和目前尚停留在概念阶段的“建材下乡”相比,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倒实实在在地成了地板企业的掘金“宝地”。2009年生活家的门店总数达到800家左右,与一年前的500多家相比,增加了60%。这部分增长大多来源于二、三线市场。
城市市场的高度饱和及竞争激烈,也是导致建材企业试图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二、三线市场的重要原因。据相关统计,到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5.68%,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率达到45%的临界值时,大城市发展速度减慢,中小城市发展速度会加速。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近年来,城市化率平均每年上升1.27个百分点,而城市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增加1300-1400万城市人口,增加消费支出1000亿元左右。
目前,以万科为代表的地产商已经开始把产业布局的重点放到二、三线城市,沃尔玛、乐购等外资零售巨头新增网点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也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城市化被看作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绝无仅有的大面积财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