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安居在中国似乎一直都不太顺。
近日,一则上海工商局检测出“B&Q”牌强化木地板不合格新闻立即吸引了公众的视线。让公众注意到的是,这家洋家具零售企业正麻烦不断。
去年底,百安居因韩丽橱柜败诉后,又在今年初关闭南京门店。还有被视为百安居转型计划的——“T计划”在实行了三年半后无疾而终。昔日风光无限的洋品牌建材超市在中国越来越难以生存。
连亏六年
坏消息还在后头。近日,翠丰集团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翠丰集团全球整体销售额下降3.6%,零售利润下降8.6%,其中百安居中国地区销售额同比下滑6.8%,亏损达500万英镑。这已经是百安居中国地区连续第6年亏损。
百安居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深厚的国际背景加上母公司翠丰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中国本土家居企业一度非常担心这匹“来自英国的狼”会横扫市场,无人能挫其风头。
入华之初,百安居的风头一时无人能及。2005年,百安居完成了对世界第四大建材连锁欧倍德在华业务的收购,门店扩展神速,巅峰时期在中国有63家门店。时任百安居中国总裁的卫哲曾表示,2010年前将在全中国30个城市内开设100家店面,实现总销售额超150亿元。
而且在当时,百安居“进回来再卖掉”的模式让不少本土同行不敢效仿。由于采购、库存、销售及客服等流通的各个环节都由自己去完成,资金占用量大,需要强大的管理能力和资金支撑。一旦经营水平跟不上,风险就可想而知。
不过,盛况只是昙花一现。几乎是随着卫哲2006年的离职,百安居在华业绩和门店数双双遭遇“拐点”,2007/2008财年,百安居在中国地区的亏损数字高达2800万英镑。为重振雄风,百安居曾在2009年发起一场以“Transformation”(转型)为核心的“T计划”,试图从门店形象、布局设计、产品陈列、产品品类、顾客服务等环节进行升级改造,但仍然无法扭转销售业绩持续亏损的现状。
这期间,百安居关掉了20多家店,其余门店在面积上也有所缩减。今年初,百安居在南京再度关闭一家店,至此,百安居位于南京的门店从4家缩减到1家。
百安居节节败退的同时,本土竞争对手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却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最猛烈的扩张。虽说居然之家与红星美凯龙的疯狂开店背后有着资本运作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百安居在经历了2005年、2006年短暂的辉煌期之后,其增长模式已遭遇空前挑战,面对本土竞争对手的优势也已经大幅削弱。
无疾而终的“T计划”
T计划?这个看起来酷似电影噱头的计划究竟是什么?
早在3年前,百安居就在中国大规模减缩店面数量,同时设计了引以为豪的“T计划”,但即便这样,还是没有扭转销售下滑、业绩不佳的局面。更尴尬的是,这家洋建材超市与供应商、消费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不断升级。如此窘迫,让百安居的前程更加扑朔迷离。
所谓的“T计划”,就是百安居自2009年掀起的一场转型革命。由于“转型”这个词汇在英文中叫“Transformation”,因此也被称之为“T计划”,目的就是在各地开设“新一代中国零售门店”。具体说,就是在“门店形象、布局设计、产品陈列、产品品类、顾客服务”等环节都进行升级改造。
除外,百安居装潢中心还提出“一站式购齐”的理念,即百安居装潢中心提供装修设计咨询服务,而消费者则必须在百安居超市内购买所需材料,试图以“免费咨询+店内购买”这一捆绑式规定来带动建材销售。百安居沪太店装修咨询人员表示:“除了家电之外,80%的材料必须在百安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