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垂直类的家装公司来说,年底到明年年初会有一些死掉或转型,如变得更轻一些,估计到明年年底风口也来不了,太重了,飞不起来!若能来,前提也是行业效率的提升到了一个爆发点,如施工标准化推行、工人产业化大幅提升、供应链标准化可复制等行业基础建设有起色。否则,所谓的互联网装修垂直公司之风口可能永远也来不了!
做垂直的互联网装修模式更重,全面切入在施工标准化、城市复制、供应链管理、个性化需求还没彻底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且各项数据也没拉到极限,给风投感觉还没形成核心的竞争力。总之就是太重了,他们看不懂,投也是等到死一批再看剩下的。
就看谁能撑到明年下半年甚至到年底,摸得再清楚些,真实数据能初步形成O2O闭环。现在最主要的是活到明年下半年,耐住煎熬,可能时间还会更长,还得好好活儿,做产品,练施工,搞运营,强管控,先让自己强大起来,管他风口啥时候来。
虽然做垂直的互联网装修很苦,很煎熬,但对行业发展推动是最大的,对产业链的改造也是涉及面最广的,对用户需求的解决可能是最全面的,也是未来家装市场会诞生销售额最大家装公司的孵化地。
五、“硬装是需要设计的,专业设计师为我服务”
其实,硬装的个性化本身是不存在的,真正所谓的个性化只会在大面积的房子中出现,比如超过180平的房子,国内大多数人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美学培养的,对软装个性化是以自己的想象随意搭配。搭出来,丑陋不堪,多花钱,又不省心,何苦呢!
而用户不知道的是传统装修的个性化设计只是形式和概念,甚至是为预留增漏项服务,增加利润。而大多数设计师其实是“销售型设计师”或材料导购员,为你服务,让你签单,多赚钱才是目的。想起最近某互联网家装北京分公司的市场经理说,他碰到一个客户在王府井买了一套150平米的房子,传统家装公司的人见了流口水,客户提心吊胆就怕被骗!
另外,硬装个性化可以用二八开来理解,硬装的标准化可以做到80%,而剩下的20%如电视背景墙、吊顶等可以通过多套可搭配的方案解决。总体来说,还是硬装标准化+软装个性化满足用户需求。
六、“互联网装修就是套餐模式,就是打价格战”
一直以来,互联网家装公司打出的多是套餐,潜意识认为这就是互联网装修。今年3月份我给互联网装修下过一个定义,互联网装修模式是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改造传统装修,去中介化、去渠道化、标准化及信息化(以后的个性化),优化并重新梳理整合装修链条,改变传统装修的用户体验,让装修变得简单、透明、所见即所得及高性价比。
说的更直白些就是对行业效率提升和进化有积极的推动力,真正能提升装修体验的模式才是互联网装修,而不是套餐模式。
而现在的硬装套餐可以看成是“敲门砖”:
一是市场教育,整包占2成,接受你的包的不到5%,但这部分用户算是互联网重度感染者,更容易被教育,教育成本低。
第二,硬装套餐切入的用户份额很小,能满足所有用户需求才是互联网装修要干的事情,怎么满足所有用户需求呢?丰富的个性化,势必要延伸产品。
第三,材料和价格标准化,或选择有限化会降低市场运营、后端支撑的压力,相对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另外“价格战”的提法有问题,一些互联网装修产品都有毛利的,毛利也在10%以上,至于是不是亏损,那要看运营的各类成本,加上城市开拓等,分摊的成本会更大。你做50单持平,我可能得到100单才有净利,产品本身是不亏损的,只是根据自己的运营、供应链及工程管控的能力圈定了合适的毛利率。
还有互联网装修模式降低了获客和管理运营成本,规范化施工提高人效,剔除了传统装修的中间材料商(有些是部分实现F2C),去中介化、透明后,价格自然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