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当代医学

谁是PM2.5中的头号健康隐患 0.25-0.50微米危害最大

谁是PM2.5中的头号健康隐患 0.25-0.50微米危害最大

2013-10-28 11:29:10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彭德倩

  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被认为是污染大气环境的重要物质,然而在PM2.5的微观世界里,谁才是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的祸首?昨天,复旦大学研究小组公布最新研究结果,粒径在0.25—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对心血管影响尤甚,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

  0.5微米是个“分水岭”

  “我们选择一个城市,连续从PM0.25一直测到PM30,用流行病统计学的方法来观察不同大小颗粒物与健康风险的关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介绍,“结果发现0.5这个粒径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分水岭,小于0.5粒径的颗粒物健康危害比较大,大于0.5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关联。”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新指出,颗粒物在呼吸道的沉积跟粒径明显相关,这个关键点也恰好是在0.5左右。0.5以下的颗粒物在呼吸道的沉积方式是扩散沉积为主,而0.5以上的颗粒物主要是撞击沉积。杨教授用犀牛和老鼠比喻粒径大小不同的颗粒物,前者质量大体积大,跑起来刹不住车,往往一下就撞进鼻粘膜等,后者质量小体积小,受气体分子影响较大,顺着呼吸气流就往肺里钻。学界有研究曾列出颗粒物进入人体的 “路线图”:7微米颗粒物可进入鼻腔,4.7—7微米颗粒物可到达咽喉,3.3—4.7微米登陆主气管,2.1—3.3微米进入支气管,1.1—2.1微米抵达气管末端,0.65—1.1微米的足以钻进肺泡。从这一点来说,阚海东课题组的研究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污染物颗粒进入人体的深度与健康危害程度有关联。据悉,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

  心血管系统受损更严重

  通常认为,大气污染颗粒物给健康带来隐患,呼吸系统排在首位。然而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粒径的颗粒浓度与人体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显著。对此,阚教授指出,微小颗粒物不仅能进入肺泡,还可透过人体血气屏障,进入循环系统,对心血管健康产生威胁;其次,肺泡里有非常丰富的神经感受器,微小颗粒物积存多了,可能引发应激反应,打破交感神经调节的平衡状态,“如果人体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会更麻烦些”。

  据了解,此次课题聚焦的PM2.5中的“小个子”,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及部分二次污染物,虽然粒径较小但数量多。比如,PM1在上海PM2.5中的质量浓度达80%-90%。与此同时,PM1由于与可见光波长相近,会形成大量吸光、散射现象,成为灰霾天气主因。鉴于此,专家认为,从公共健康角度和环境角度出发,我国应在关注PM2.5的同时,加强对PM1等小颗粒物的“定向检测”,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 相关阅读
  • 低血压 低脂肪饮食:老人保健别盲目求低

    由于一些健康指标的高低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症有关,很多人便对这些指标盲目求低,可这却违背了生理规律,不利于健康。低胆固醇可使细胞膜的脆性增加,导致血管壁脆弱,脑内小血管因缺乏外周组织的支撑作用,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减弱,易发生血管破裂。...

    时间:10-28
  • 大肠癌生存率仅四成

    我国大肠癌患者平均五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欧美发达国家可达61%。...

    时间:10-28
  • 服药“一把抓”有风险 服药时间最忌望文生义

    很多读者家中都会有自己的小药箱,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俗话说“久病成良医”,碰到小毛病、慢性病,很多人往往自诊自疗。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陈磊垚介绍说,不同抗生素的服用对时间和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时间:10-28
  • 听障儿童可免费借用助听器 家长可通过网络申请

    (记者潘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通过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近日向全国申请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听障儿童开通了助听器免费借用服务。“十二五”期间中国残联将投入17.6亿为1.6万名重度、极重度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

    时间:10-28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研制成功

    目前,该病毒疫苗种子株已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的安全性雪貂评价实验。...

    时间:10-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