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医生佩戴3D眼镜为小雨进行腹腔手术。 甘南摄 J216
在手术室看“3D大片”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今天上午,首儿所的手术室就上演了这样一场“大片”:1岁4个月大的小雨(化名)成为国内首例成功接受3D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患儿。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引进3D腹腔镜系统,使腹腔镜下的术野如同开放手术时一样直观、清楚,这标志着小儿外科普通腹腔镜手术开始进入3D时代。
上午10时40分,手术开始。准备手术的普外科医生们佩戴好自己的新武器——3D眼镜。通过3D系统,医生们眼中的手术画面变得立体,通过监视器可以清楚地看到阑尾周围的结构。清晰的画面降低了解剖难度,在高清晰立体图像中一旦发生出血医生可迅速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仅用时20分钟手术就顺利完成。首儿所普外科李龙主任介绍,“看似简单的缝合、打结,在腹镜下操作很有难度,没有十年八年的训练是做不好的。在3D腹腔镜下走针的位置和方向就变得十分明确,操作也就变得更精准了。”
另据了解,“成人版”的3D微创手术已经于本月在同仁医院开始启用。同仁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普通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无法呈现物体在真实世界中的自然深度感。因此,医生在操作常规腹腔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正平面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即使是这样,对于一些位置较深、周围血管和神经丰富的脏器手术也很困难。与常规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相比,3D高清腹腔镜手术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而且具有放大作用,相当于医生进入了患者体内,可以在各种脏器之间查找有病变的部位,再进行精确的切除。因此,使用3D腹腔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血管、神经的损伤,与常规腹腔镜相比减少了出血和手术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 (记者贾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