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当代医学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治疗病情更易控制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治疗病情更易控制

2013-12-05 16:36:47

来源:中国医药报

  专家建议,老年患者出现骨痛等表现应到血液科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但目前公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延误治疗时机、预后较差。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刘开彦日前表示,60~65岁的老年患者如果出现骨痛、贫血等症状,应及早到血液科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已经超过急性白血病。该肿瘤易患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随着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此病患者会越来越多。它的症状包括骨痛、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高黏血症等。刘开彦指出:“临床发现,近2/3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治时就已经高肿瘤负荷并累及多脏器功能,当患者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反复感染等症状时,建议同时到血液科就诊,尽早发现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但他也强调,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只有1/10万~2/10万,虽然它在与血液相关的恶性肿瘤中已经上升到第二位,但是它的发生几率还是相对较低,大家不必过分担忧。

  化疗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生存期。随着新药的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有了迅速发展。据介绍,2013年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建议通过医生引导患者进行持续的联合新药化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实现早期、及时、足量、足疗程治疗,从而使疾病达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该指南也明确了硼替佐米在初治不适合接受干细胞移植患者和复发难治的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的核心地位。刘开彦说,临床上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也可以接受硼替佐米加上地塞米松的基础治疗,再综合其他的药物共同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相较以前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

  刘开彦同时指出,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明确,因此还无法预防。  记者朱国旺报道

  相关链接

  援助项目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可及性

  日前,中国癌症基金会硼替佐米患者援助项目在京启动。该项目是为低收入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硼替佐米药品援助,减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平说,最近10年,我国开始应用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但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费用昂贵,使许多需要治疗的患者无法承受。该援助项目能够给我国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切实的帮助,避免患者因病致贫,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因无法负担药品费用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的情况。

  据了解,该患者援助项目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的6家医院开展。未来,项目计划扩展至全国18个城市的37家医院。凡符合项目规定的医学及经济标准的中国内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可申请参加此项目。 (朱文)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