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对心理科医生工作有所了解的大学教师表示,在医院里能跟患者聊20分钟的医生都算有耐心的,一般10分钟以内就解决问题,解决办法基本是开药。
社会上比医院咨询费高出10倍
医生更愿做兼职
一位心理科医生称,看病人数多、医生待遇低、开药比心理疏导简单等,是医生不愿为患者耐心做心理疏导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心理科医生每天需要接待的患者数量多达80至100人,因此,留给每名患者的问诊时间非常短暂,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即便是愿意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医生,每小时咨询费为60元,真正拿到医生手里的钱就更少了。但是,社会机构里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费为每小时300元至500元,高出医院里近十倍。北青报记者发现,部分医院的心理科医生会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机构兼职做心理咨询,一些业内有名气的医生的心理咨询费可达每小时上千元。
这就造成了医生在医院里做心理咨询付出多、回报少,不愿“谈话治疗”;另外,一些医生反映,即便医生和患者认真聊天,却不开药,很多患者会产生不理解,认为“医生说几句话就能收钱,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另外,一些医生开药暗中有提成,“接待患者的时间长,创收反而低,哪儿来的动力与患者好好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