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看到三名“农民工二代”相约集体自杀,当时就被深深震撼了:5月4日,浙江台州三名90后农民工二代通过网络、手机相约自杀,三人喝下毒药后,其中两人抢救无效死亡,一人救活。三个年轻人自杀的原因是家境贫困,早早辍学,游走在城市边缘,压力太大,生存方向迷茫。三个孩子自杀前的职业和工作分别是学厨艺、学理发和送外卖。
我们习惯于把自杀看成偶发事件,但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自杀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或者其背后总有着某种必然的东西。为什么他们的人生大门才刚刚打开,就不愿走下去了呢?他们在黑暗中迷失自我,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精神上的苦闷和脆弱,他们身上负担的压力等等,都急待社会的关注。
看到媒体的报道,我首先对“农民工二代”这个称谓保留意见。我明白媒体其实是为了对新闻主体的身份予以界定,同时也为了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才采用了这样的称谓,但我仍然觉得这个称谓本身就存在着一种不好的东西在其中。姑且用这个称谓吧,我也是为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的行文方便,并没有任何的歧视在“农民工二代”这个称谓中。
所谓“农民工二代”是指20世纪80年代进城务工并扎根城市的农民工子女,他们或是随着父母进城读书,或是在城市出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我上面说到的新闻中的三名90后就是游离在城市边缘的人物,他们选择自杀的方式来应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说明他们对于未来已经看不到半点希望,完全迷失了自己。如果还能看到半点希望的话,他们也不至于走上绝路这条路的。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中,对生存迷茫,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只能感觉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归宿,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楚让他们不知道将自己的热情灌注在哪里,不知道何去何从,也就慢慢地丢失了自己。于是,在一种不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下,他们无助地用自杀来当做未来人生的不是出路的出路。
自杀意味着什么?自杀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任何希望,看不到任何自我的价值。这三位90后农民工早早辍学,为贴补家用,怀揣着梦想早早地来到城市里打工,但由于没知识、没经验、没文化、没技能,只能选择到餐饮行业做服务员、去建筑地里做工人、学厨艺、学理发等等,他们一定受尽了别人的冷眼和挨骂。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找不着方向,看不到希望,带来的梦想和规划被击落的粉碎。有的人就选择了自杀当做未来人生的唯一出路,用自杀来重塑自我,毁灭旧的自我。
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社会对他们的定义使他们无法在生活条件上得到满足,城乡的差距使得他们在情绪上很反感这样的不公平。由于社会潜在的歧视,让这些农民工二代长期被社会主流边缘化,他们得不到平等的教育以及工作机会,也缺乏公平感。这些农民工二代与城市同龄人成长环境的差异,导致了精神、心理、生活、行为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别。有关部门总结起农民工二代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二是就业十分困难;三是缺少社会保障;四是没有政治参与权利;五是城乡、阶层差异带来负面影响;六是属于刑事犯罪高发人群。农民工二代的问题看起来比农民工的问题更严重,此时的农民工二代都开始面临着就业生存的问题,因此解决农民工二代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国家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轻农民工二代面临的教育、就业、社保和居住条件等困难。
新一代的农民工已大步涌向社会,他们的路到底在何方?该如何走下去?
在这次90后农民工二代相约集体自杀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个自杀网络群,这个自杀群里聚集的都是年纪相近的青少年们,他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共同交流着生活上的失意,工作上的压力,爱情上的挫折等等这些促进他们自杀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人提出相关的计划,一些原本没想过自杀的年轻人也会很容易带动这样一种自杀的歧途中。他们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交流着现实的失意,表面上好像在别人那里得到了理解,产生了共鸣,但实际上只会让他们更愿意沉浸在这种失意的状态中,更加的不敢面对现实。所以虚拟的网络世界只能削弱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这是一个危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