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目前,教育部选取19所国内顶尖高校试点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正顺利进行,已有约2000名优秀大学生进入该计划。
我们处在一个崇敬人才、渴求人才的社会环境中,许多家长都渴望自己孩子天资过人。但是,智商超群的孩子都能成为杰出的拔尖人才吗?超常教育这条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众说纷纭少年班
谈超常教育,不能不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提到科大少年班,不能不说的一个人当然是宁铂。
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江西赣州八中高二年级的少年天才——13岁的宁铂。当时,中国百废待兴,举贤正是要务。1977年11月3日,方毅副总理批示当时为中科院下属单位的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1978年3月8日,中国科大少年班正式创办,21名少年被录取,宁铂便是其中之一。
1985年1月26日,原国家教委作出决定:中国科大、北大、清华、北师大、上海交大、复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西安交大、吉林大学、浙江大学13所重点大学开办少年班。
面对一群早慧少年,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少年班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他们在招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其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至今仍在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界,比如自主招生、通识教育、学分制、个性化教育等等。
比起按部就班的普通教育,少年班的成才率和成才度明显较高,涌现出一批诸如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被授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卢征天、被誉为‘纳米博士’的秦禄昌、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等世界一流的杰出人才。
但并非所有超常少年都能在少年班如鱼得水。当时,天资过人的宁铂被安排攻读理论物理——中国科学界最热门的领域,但是他根本不喜欢物理学。光阴荏苒,宁铂开始醉心于研究佛学,终于在2003年遁入空门。
宁铂并非个案。由于入学时年龄太小,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只重视成绩、不重视社会化,导致很多高智商少年天才成年后在为人处事上出现了障碍,在专业上也鲜有建树。众所周知的有,干政后来自我封闭,不能见人;谢彦波“有心理问题”,在专业上也泯然众人矣。
自由生长育精英
“拔尖创新人才不是‘拔’出来的,而是在适宜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指出,教育的力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创新人才通常不是原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良好教育生态下的主动生长出来的。
自由生长方能培育英才。说到这一点,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世界著名数学家张寿武深有体会。
在国内读研究生期间,张寿武曾师从数学家王元院士。当时,王元认为自己的研究领域经典解析数论已无出路可言,所以鼓励张寿武自由选择方向。结果,张寿武硕士论文答辩时,王元说:“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但考虑到你每天很早就来办公室,很用功,这个硕士学位就送给你了。”
至今,这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新科院士常常庆幸,有这样一位老师能对自己充分信任,给予了自己足够自由的空间。
说到自由生长的英才,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赵柏闻。2010年从人大附中高二年级辍学的赵柏闻,目前已经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一名高二学生,如何成为“基因测序世界工厂”华大基因的“带头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