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绪铜和其他来自基层的老师终于踏实了——不用再操心工资,不用再操心校舍维修,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书教好,把学生培养好。
2006年9月1日,新《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2007年春,全国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9月,农村中小学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给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008年秋,全国城乡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同时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和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补助标准。
从1986年提出义务教育到把义务教育前面“收费”两个字删掉,中国用20年时间实现了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
“此举惠及1.6亿多适龄儿童少年,这一重大举措,与取消农业税、终结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一样,都是惠及民生、载入史册的巨大成就。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
于禾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编导,他用5年的时间翻阅了上百万字的资料,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义务教育百年的系列纪录片。在他看来,义务教育,一方面要求老百姓必须在法律规定下接受一定时间的教育,另外一方面要求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接受前一个观点,忽视了后者。如今,政府的所作所为,回归了代表现代文明的义务教育原旨。”
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义务教育,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提高质量,“迈向小康”。而此时,胡平平,这位义务教育政策调整的先行者又开始了新的“跟风”。2007年,她被借调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持日常工作,从事基础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引领工作。
在这位熟悉义务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看来,对刚刚实现温饱的中国义务教育而言,实现教育公平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资源配置差距较大。以2006年为例,当年城镇财政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是农村的1.3倍,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城镇是农村的1.2倍。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师资队伍更是差距明显。而此时,教育部门认识到,教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把这支队伍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其中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更是重中之重。
何绪铜还记得,2001年,自己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的师资培训,在课堂上有同样来自乡村学校的老师痛哭流涕:全国1400万教师,只有1万人能参加培训。我们都是千里挑一的幸运儿啊!
随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各项措施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得以接受高水平的培训。而全国农村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从2007年的63.4%、41.4%提高到2011年的78.6%、62.8%。
就在今年的9月初,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予以倾斜,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同时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
2011年11月,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和省级行政区划全部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国家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中国成为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唯一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 (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