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对策 ]
部分学校“全民皆官”
“我们班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官’做,都是班级小组里非常重要的一员!”在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五(2)班,小组长王濛雨说,今年班上由原来的四大组划分成了七大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套独立的“领导班子”,分别设置一正一副两名组长,还有图书管理员、午餐负责人、财产管理员等多个职位。
据了解,为深化高效课堂改革,洪山区各试点中小学从今秋起,将各班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以6~8人为一个单位,进行小组式的学习。
“学校三至六年级都在进行班级小组建设活动,学生们非常活跃地参与其中。”武珞路小学三(1)班班主任刘莹老师说,学生们给各自小组取名字,如快乐组、花儿朵朵组、钉子组等,“在课堂上,每个小组分设组长、副组长、学科组长、纪律监督员、检查员等职务,小组成员团坐在一起,共同探究、学习。”刘莹说,这些职务与班干部并不冲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黑板管理员、餐具管理员、窗户管理员、电灯管理员……在洪山区武珞路小学二(5)班教室,班主任老师谭祖泉几乎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各项“管理员”,全班45个学生,班干部职位多达60个。
谭老师说,低年级的孩子都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所以在班上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班干部职位。分工的精细,也让孩子们在班级事务的处理上更便捷。比如1个牛奶管理员下分设8个牛奶发放员,1个清洁委员下分设5个清洁组长,语文、数学学科分设收作业本与发作业本组长,各8人……班干部的职务共计60个,有时连自己都记不得是谁负责时,学生们都能满口答上,对于自己的职务、职责,他们都烂熟于心。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家梅志罡教授认为,小学生为“当官”拉选票反映的是“官本位”思想从社会上蔓延到中小学,很多人没有从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中走出来,以为当官就是“统治者”,可以管着其他人,并以当官为乐。这种观念若从小形成,非常可怕。它对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文化、价值追求、理想信念,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学生想要当官本无可厚非,这也是上进的一种表现。但学校、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当官理念上的引导,当官是为了给大家服务,锻炼自身能力。学校可细化班级管理职位,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但绝非让学生“为当官而当官”,要把这种封建腐朽的思想从当代中小学生心中驱逐出去。
班干部竞选中,家长参与学生“拉票”使得整个竞选变味,破坏了同学间公平竞争的原则,还会伤及同学间的情谊,这种腐败现象不值得提倡。家长应当给孩子一个公平、自由的环境,让他们真正去领悟、感受班级工作的意义,服务于他人,锻炼自身能力。 记者杨静雅(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