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工程质量生命线
“这些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老房子。”渭南市临渭区吝店中心小学校长李伟站在旧校址前,指着曾经的学校对记者说到:“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但直到2008年以前,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上学的。”
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墙上的“奋进”两个大字字迹斑驳,麻雀从破窗户里飞进飞出,砖木、土坯结构的校舍破败不堪,曾经繁闹的小学校归于平静,逐渐荒芜。如今,八百多“花朵”们已经搬到了不远处的“花房”里,那里是吝店中心小学异地重建的30亩新校园。
陕西横跨三大地震区,全省107个县区中,仅“两区”县就达77个,“两区”校舍面积占全省校舍总面积的82%。同时,突发性地质灾害频发,校舍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为确保校安工程建设资金到位,工程能够顺利实施,陕西实行省级统筹,工程投入坚持省级“拿大头”,通过新增、专项、争取、统筹、整合和减免六个渠道,将107个县区划分为三大类,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保证34个重点任务县,地方政府债券主保40个地震受灾县,省级其他资金支持其他33个县区,区别不同类别县区,分类安排资金,确保工作重点更突出,资金来源有保障。截至2012年7月底,累计已投入资金118.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5.9%。
工程质量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生命线,为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和放心工程,陕西强化了进度、质量和安全三项管理。一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管理、周工作计划、简报通报、进度月报和巡查督查等十项管理制度。工程实施之初,每月召开调度会,通报各地进度,确保工程稳步推进。二是始终坚持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技术标准公示制和验收合格使用制,统一实行资格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切实落实生产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工程管理,严格划分施工区和教学区,确保施工安全。
在工程施工中,铜川市建立并落实了“三制一派”、“四负责”、严把“五关”。“三制一派”即建立检查验收制度、质量终身责任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为每个区县派驻一名质量监督员,对工程进行全过程指导和督查。“四负责”即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建谁负责,谁鉴定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质量管理机制。“五关”即“严把工程立项、严把勘察设计关、严把工程招标关、严把施工管理关、严把竣工验收关”。
在工程攻坚阶段,渭南市每月轮流在县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现场打分,县区联评,并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加快实施进度。咸阳市实行三个“一位制”,每个项目都有一位县级领导联系,一位教育部门领导督促,一位明确的法人代表具体执行。
钢筋多一倍,标号高一级,校舍造价比县城最好的商品房还高四分之一,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都是为把校安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安康市汉滨区红旗小学赵静老师工作已经有15个年头了,校安工程为学校带来的变化,她有切身的体会:每个教室都安装有22只日光灯,整幢楼安装有一整套先进的消防设备,楼道里配有消防应急照明灯和消防栓。“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着实让人放心。”
校舍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我们不但新修了实验楼、宿办楼,加固了教学楼,还破天荒地用上了暖气。”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白王中学,校长曹炳辉告诉记者,“以前主要靠煤炉子取暖,火小、灰大还不安全,墙体保暖效果也不好,教室里和野地一样冷,学生经常被冻坏,有些孩子的手被冻裂了,满手都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