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师·家长·社会

2200万留守儿童忍受亲情饥渴 你的孩子失陪吗

2200万留守儿童忍受亲情饥渴 你的孩子失陪吗

2013-02-21 17:07:27

来源:

  春节假期结束,人们又进入工作状态。埋头工作的你可否想到,多少次深夜回家,孩子已然睡去?多少次早上出门,孩子还在梦中?多少次答应陪孩子玩,却一再食言?多少次孩子需要你的关爱,你却不在身边?当然,这也许正是你的痛楚和无奈。

  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有为生计奔波的农民工,有为理想奋斗的都市白领,甚至有光鲜亮丽的外交官……对他们而言,陪伴孩子是一种奢望。在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中,他们的孩子沦为“失陪”一族。让我们聆听他们的倾诉,思考“失陪”之所失。

  北京保洁大姐王学峰

  想孩子,枕头都是湿的

  提起留在家乡的一对双胞胎儿子,王学峰眼圈红了:“孩子已经11岁了,什么都懂,打电话时老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是工作重要还是我们重要?你光赚钱不要我们了吗?”

  王学峰是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保洁员,今年,是她从老家张家口来京打工的第三个年头,离开儿子的400多个日日夜夜,母子三人不知多少次在梦中相逢。

  见到王学峰时是晚上8点,她身着蓝色工作服,提着水桶、拖把和抹布,正在上夜班。

  “我2011年11月22日来到北京”,对这个日子,王学峰记得格外清楚,“刚来那会儿,一宿一宿睡不着觉,枕头都是湿的,想孩子!想衣服够不够穿,鞋子是不是小了,喝没喝够水,他爸爸能不能带好孩子。”

  让心爱的儿子在老家留守,王学峰有着无奈:“现在的厂子瘫的瘫,散的散,丈夫厂子效益差,我在老家当服务员,一个月只有几百块,两个孩子过得紧紧巴巴。在北京,每个月工资1500多块,还有300块钱的饭补,孩子们吃的穿的都比过去好了!”

  王学峰最多每半月回家一次,周六走,周日回,来回都得坐3个半小时的火车。

  “每次我离开家,孩子就直抹眼泪,我都不敢看,看了就受不了。” 王学峰眼泪掉下来,她用手抹掉,接着说:“有一次回家,看到孩子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老大写的是:‘妈妈,只要你回家,我再也不乱花钱了。’老二写的是:‘妈妈,只要你回家,我再也不给你捣乱了……"

  只能在家住一宿的王学峰舍不得睡觉,她喜欢看儿子们睡觉的样子,“真的很甜”。

  让王学峰聊以自慰的是,她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给儿子讲道理说,这也是为了能让你们有更好的生活。”这样做,究竟得大还是失大?王学峰自己也说不好:“我觉得亏欠孩子,想陪在孩子身边,这样起码孩子心里没有阴影。”

  “我有一次打扫卫生,在人家办公桌上看到一本书,叫《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我没敢翻看,但书名却让我心里一颤:我肯定伤到孩子了。”王学峰说。

  其实,伤到孩子的又何止一个王学峰?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已达2200万人,不知有多少童心仍在“失陪”中忍受亲情饥渴的煎熬。

  肩负光荣使命的外交官

  父母的爱,是隐形的翅膀

  在常人眼中,外交官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代表国家活跃在世界的舞台……可是,又有谁知道,作为父母,在职业光环的背后,又有多少与孩子天各一方的痛楚和无奈呢?

  “第一天见到你,心里感觉很温暖,因为我们全家都团圆了。明天又要分离了,多么伤心的一天,我不想让你走,我想抱住爸爸的大腿,号啕大哭。”这样一首略显稚嫩的小诗,是一个外交官的女儿写给爸爸的。

  “孩子,世上的母爱是相同的,但是,妈妈不能每时每刻在你身边见证你的成长,因为妈妈是一位外交官……当祖国的外交事业需要妈妈常驻一线的时候,妈妈不能说不,即使有了你,即使你还那么小。”这样一封令人落泪的书信,是一个母亲写给女儿的,女儿只有一岁半,可她不得不离开。

  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感受,对外交官来说比比皆是。你被自己的孩子称呼过“叔叔阿姨”吗?你的孩子知道“爸爸”是什么意思吗?一位外交官眼含热泪地说,出差上飞机的那一刻,孩子正发着高烧,但外事任务在身无法留下,从此,她的孩子生病了再也不找妈妈。

  为了工作远离祖国,难享天伦之乐,是外交官的家常便饭,而外交官的下一代则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他们比别的孩子更早地面临离别,更早地习惯独处。现在,国家政策允许和鼓励父母携子赴外常驻,但是,有的地方战火纷飞、枪声不绝,有的地方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有的地方炎热干旱、疾病肆虐……外交官在五大洲每一面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工作生活,而孩子们要留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生活三四年甚至更长。

  一位外交官的比喻很感人,“外交官对孩子的爱是双隐形的翅膀,和父母的分别会让他们心灵更加强大,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事实上,留守不是农村孩子的“专利”。在城市,因为父母两地分居或长期出差,因为父母忙碌而造成的“隐性失陪”或“半失陪”,这样的孩子则无法统计。

  孩子成长不能等

  嘉宾: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钱志亮

  记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孩子也许没有“留守”,但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事业越来越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钱老师,有人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是这样吗?

  钱志亮: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呵护,尤其是来自父母亲人的呵护。二战后法国孤儿院的例子就很典型,当时,不论城市乡下,配给都公平等量,但若干年后发现,乡下孤儿死亡率远高于城市。原来在城市,经常有志愿者去抱或背孤儿,而在乡下,孩子本能的“肌肤饥渴”、精神呵护未被满足。

  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孩子能从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诱发良性情绪,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并发展智力。可现在,很多“80后”父母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保姆带,自己当“甩手爹娘”,殊不知因小失大我做咨询,经常有年轻父母问:“我俩都是研究生毕业,怎么生这么个东西?”我总是反问:“孩子是研究生带大的吗?”也有家长咨询:“为什么孩子跟我不亲?”我反问:“是你带大的吗?”

  记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钱志亮: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主要扮演三个角色: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和做人的引导。研究发现,与父亲在一起时间越长、做的游戏越多,孩子有大智慧的可能性越高。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健康脸上有笑容、抬头挺胸、精神振作、内心阳光,他们做事更果断,思想更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人际关系良好。父亲还扮演着纪律教育、情感控制、做人监督等角色,引领孩子形成良好品性。

  母亲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习惯的养成和情商的培养。由于母亲喂奶,注定了与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孩子通过观察模仿,会形成与妈妈极为相同的习惯,而好习惯是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母亲的疼爱,能让孩子的依恋、信任、期待、希望越来越多,社会性越来越好、情商越来越高。

  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会有很多社会角色模仿:女孩模仿妈妈、男孩模仿爸爸,无论是性别、家务、家庭教育角色等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与自觉定位,否则,角色意识、责任感等都会受到影响。

  记者: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钱志亮:有人曾用猕猴做过实验:把小猴从妈妈身边强行带离,在实验室里准备了一个有热奶的钢妈妈,一个没奶的绒布妈妈。按照“有奶便是娘”的推断,估计小猴会亲近钢妈,可事实不然,小猴不饿到迫不得已,都不离开绒布妈妈,一吃完奶就赶紧找绒布妈妈。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甚至残忍地虐待孩子,这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智力生命正常成长不可或缺的成分。

  在我国,目前“失陪”更多的是父亲,这对男孩最常见的影响是“父爱缺乏综合征”:害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好暴力,没有父爱的男孩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男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爹娘,缺失父爱母爱的孩子会感到紧张、有不安全感,导致负面情绪较多、积极情感偏少,甚至出现情绪困扰、人格障碍、行为问题。

  记者:面对越来越多“总是很忙”的爸爸妈妈,您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钱志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每周由他人看管超过30个小时的儿童中,有17%的孩子出现了诸如好打架、欺负人等行为问题,而那些每星期由别人照看少于10个小时的孩子中,只有6%发生了类似情况。

  现在很多人在家庭价值定位上出了问题,在生命传承与事业发展上本末倒置,等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其实,让孩子有尊严且幸福地生活,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固然可取,平平淡淡陪孩子长大也值得推崇。

  我的忠告是:家长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钱将来可以再挣,但孩子不能等。作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饭,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作为妈妈,再累也要每天给孩子拥抱,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人民网)

  • 相关阅读
  • 教育部:建立16周岁以下留守儿童登记制度

      日前,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等5部门有关负责人。  1....

    时间:01-10
  • 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过元旦

      本网讯 (凌娜 朱恢军)新年来临,五名来自西安与柞水的爱心人士走进石瓮镇松林小学,与那里的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并为他们送去文具及过冬用品,提前为孩子过了个快乐的元旦。...

    时间:01-04
  • 商南清油河小学关爱留守儿童

      本网讯 (朱金华 王芬谦)商南县清油河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清油河希望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20名,其中留守儿童232名,占全体学生的44.6%。  学校制定专门的留守儿童管理实施方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

    时间:12-24
  • 丹凤黄柏岔小学关爱留守儿童

      本网讯(雷文涛 郑志财)近日,丹凤县黄柏岔小学为学校留守儿童发放了毛手套、耳套等保暖物品,让留守儿童温暖过冬。  黄柏岔小学地处蟒岭山区,学校留守儿童较多。近年来,学校积极建设留守儿童成长家园,建起...

    时间:12-04
  • 柞水开展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织毛衣活动

      本网讯 (刘媛 记者 李敏)11月23日,由柞水县妇联组织的“恒爱行动”爱心毛衣发放仪式在石瓮镇举行,镇上40余名留守儿童代表在发放仪式上感受到了来自爱心妈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和温暖。据了解,&ld...

    时间:11-27
  • 西安娃拍留守儿童纪录片 威尼斯电影节获大奖

       王兵:纪录片导演,1967年生于西安农村。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1996年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生活于北京。在独立拍摄影片之前,王兵相继在电视剧《校园先锋》、故事片《变形记》中担任...

    时间:09-19
  • 省宋庆龄基金会资助商南留守儿童

      本网讯 (黄开忠 胡阳林 孙传卿)9月10日,省宋庆龄基金会向商南留守儿童发放资助金仪式在该县鹿城中学举行。此次共向鹿城中学26名留守儿童每人发放助学金200元。受到资助的留守学生纷纷表示,一定学会感恩、学会...

    时间:09-19
  • 农行商洛分行为留守儿童献爱心

    8月30日,正值学校学生开学前夕,农行商洛分行等部室负责人来到山阳县双坪镇老屋场村,向全村留守儿童献上了农行人的一片浓浓爱心。 ...

    时间:09-03
  • 教育部:去年22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就读

      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时间:08-31
  • 镇安五一村建起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本网讯 (周鹏 杨小妮)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推进,农村绝大部分中青年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由家中老人或亲戚照顾,被迫成为留守儿童,致使孩子学前教育无法解决,日常管理难以到位。为解决这一问题,镇安县庙沟镇五...

    时间:08-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