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师·家长·社会

毕业论文检测结果提前“买” 学术也市场化?

毕业论文检测结果提前“买” 学术也市场化?

2013-04-16 15:06:35

  论文检测结果能提前“买到”?

  毕业论文还未送到学校去检测,作者便能提前获知自己的检测结果?论文重复率检测不仅是应届硕士毕业生毕业答辩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高校规范学术研究、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重要保障。然而很多毕业生的论文还未送到学校去检测,他们便已提前通过“其他手段”获知了自己的检测结果。部分学生根据结果对论文进行修改,从而巧妙回避了论文抄袭现象的出现。

  是什么人让论文检测屏障形同虚设?在相当部分学生趋之若鹜的“论文保险箱”背后又暗含了怎样的利益链条?记者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大学生:论文检测结果提前能“买”到

  因为已提前“买”到自己论文的检测结果并根据它对论文进行了修改,西北大学研三学生王玉娜再也不用为论文重复率的事情而担心,她索性开始了自己的“毕业旅行”。

  “我的论文检测结果是从朋友介绍的一名老师手里买来的,我按那老师提供的账号转了账、给他的邮箱发了电子版的论文,也就过了半天,检测结果就发到我邮箱里了。”据王玉娜介绍,西北大学论文检测系统用的是中国知网的数据库,因为知网的论文查重服务目前只对高校和一些学术期刊杂志社开放,所以她开始也对这个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后来我在知网上发现报告单的真伪可以验证,于是我输入了报告单的编号,这才确认我买到的是真货。”王玉娜说,“其实我花的钱不算多,去年有学长在淘宝上为买结果花了800多元,他光顾的那家淘宝店那几天不断调价,两天内交易额就有12350元。”

  东北师范大学研三学生高明翰向记者反映说,尽管今年淘宝上知网数据库的论文检测价格都在200元左右,波动并不大,然而因为他的论文抽中了盲审,所以谨慎起见,他还是把自己的论文测了又测、改了又改,“前前后后已经花了一千多元了,但盲审对论文的要求高,我怕不保险,所以花这些钱也只能认了。”他说。

  检测结果“卖家”:“保学生的险,赚自己的钱”

  究竟是哪些人在向学生出售论文检测结果?中国知网在最近发布的一项声明中称,他们已经发现一些用户违反使用协议,通过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向个人提供检测服务。知网声明说,他们从未对任何个人和单位提供过所谓的自助检测系统,所有声称“与官网对接的自助系统”均为假冒行为。

  “其实卖家的身份稍加推测就能分析得出,他们要么是学校老师、杂志社编辑,要么就是与这些人有密切关系的人。”王玉娜说,“比如我那个卖家老师藏得就很深,我查过,他提供的银行账户用的根本不是他的本名。这类人一面保学生的险,一面赚自己的钱,两者各取所需、相安无事,这其实就是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症结所在。”

  “有需求就有市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金振邦分析称,检测结果获得的便利性使许多学生有了“保险箱”,即使文章里有大量抄袭的内容,也可通过多次检测的方式将原文改到检测合格的程度。金振邦认为,这种现象本身已经违背了论文检测的初衷,反而对论文抄袭现象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反效果。

  “为了顺利毕业,学生甘愿破财消灾,为谋取经济利益,个别老师情愿铤而走险。如果不打破这‘保险箱’下暗藏的利益链,不及时制止这种拿检测论文做生意的行为,那么中国年轻人的学术道德水准会在不久的将来有一次整体上的大滑坡。那将是十分可怕的局面。”金振邦说。

  专家:严肃学术规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很多人说花钱做论文检测的学生是‘做贼心虚’‘投机取巧’,但真实情况并不完全是那样。”高明翰向记者表示说,“不同学校检测论文时采用的数据库有差异,他们对学生论文重复率的容忍度也有差异。在这个情况下,因为大多数人对‘引用’和‘抄袭’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拿不准,所以一到论文检测季,花钱买检测的现象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花钱买过检测的话会在网上留下记录,而且在买检测的过程中也潜在着学术成果泄露的风险,如果学校一方面对参与论文检测结果买卖的学生加大惩治力度,一方面能在检测前给所有学生一个‘预检测’的机会的话,那么我们绝大多数人应该就不会再去花钱买检测结果了。”王玉娜说。

  不过王玉娜也承认,即便是学校将来组织论文的“预检测”,也仍然还会有学生通过其他隐蔽的方式进行这种“黑色交易”。“如果学校能在大一、研一时就开设有关学术规范的课程,那可能就会正本清源,结果肯定会更好。”她说。

  而在金振邦看来,只要设置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专业论文网络检测机构,收紧数据库账号的掌握范围,论文检测就会回到无利可图的正常状态,论文检测就能够重新恢复并发生作用。

  “但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解决的根本还在于学术研究的规范化:比如我们是不是能在论文评定中客观地去评价一篇学生的论文?比如一旦查到贩卖论文检测结果的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他?”金振邦坦诚地说,“也许只有重新审视论文与种种利益之间那些讳莫如深的关系,学术论文的写作才有希望步入正轨。这个问题‘治标’并不难,但‘治本’可能还需要一个学术规范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新华网 记者 姚友明 段续)

  • 相关阅读
  • 大学自主招生面试引争议 神题频现是创意还是故意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举行。“牛顿因被苹果砸到脑袋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若当时牛顿被砸傻了,那么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改变?”牛顿没被砸傻,“神题”却先把考生&ldquo...

    时间:04-17
  • 大学生设计自动穿衣架 可帮手脚不便的人穿衣服

      日前,南京林业大学一名大三的同学收到了德国黑尔福德国际设计优秀奖通知,并且成功进入前十名。记者采访得知,2012年底她设计了一个自动穿衣架,初衷就是为那些不方便穿衣服的人提供帮助。  设计灵感源于看到...

    时间:04-17
  • 47岁父亲为子治病花光积蓄 脱衣当裸模赚钱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挣钱给孩子治病,他做了“羞死人”的裸模。  11年前,赵长永的儿子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给孩子看病,原本称得上富有的他,如今家徒四壁。4月16日上午,为筹钱给孩子治病,...

    时间:04-17
  • 2岁半男孩玩iPad致近视500度 从iPad1玩到iPad3

      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指出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电子视频产品。昨天,中南医院眼科医生说,因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导致视力损伤的幼儿,并不少见。  华华今年2岁半,近段时间...

    时间:04-17
  •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调查显示5.1%学生自己买过烟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近日公布调查显示,有36.2%的学生帮家人买过烟,其中25%是小学生。  调查显示 5.1%学生自己买过烟。这说明国家有关禁止向18岁以下未成年人售烟的法规未得到有效实施。学生受到二手烟危害严...

    时间:04-17
  • 高三女生考试用手机被发现 跳楼致残学校担责30%

      高三女生张某在考试中使用手机,监考老师发现后将其手机收缴,考试结束后,张某惧怕被抓作弊跳楼致残。重庆渝中区法院近日审结一起教育机构责任纠纷案,判决被告重庆某中学对张某承担30%的赔偿责任。  2010年1...

    时间:04-17
  • 近七成人空手逛招聘会 纸质简历会淡出招聘市场吗

      “他们哪是来找工作?分明是在逛超市!”日前,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在武汉本地论坛吐槽:来人才市场中找工作的求职者,不带简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近七成人空手逛招聘会  在武昌丁字桥纳杰人才市...

    时间:04-17
  • 残障研究生发600份简历无回音 面试被要求"走两步"

      当发出近600份简历却连一个面试通知都没接到后,裴晓峰的生活陷入了黑暗。面对就业这个对手,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拳击者,挥出的拳头打在棉花上,对方没有反击、躲避或咆哮,回应他的只有沉默。这种沉默安静得可怕,...

    时间:04-17
  • 长沙再现高考营养注射类广告 随意注射氨基酸有害

      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些医疗机构又盯上了想补充营养的高考生。4月15日,记者在长沙市麓山南路、天马公寓、清水塘路等一些高中学校看到,校园周边的墙上到处贴着各类“氨基酸”注射的牛皮癣广告。专家指出...

    时间:04-17
  • 媒体称“穷人的孩子上职校”显示贫穷代际间传递

      曾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纪宝成现在担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他称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官员常在讲话中强调职教的“离不开”,可这些说职教...

    时间:04-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