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大三的杨远航获得的有香港中文大学58万的奖学金
【河南学子选择港校因为啥?】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放弃香港大学,回乡复读准备考北大专心学国学。状元都放弃港校了,河南籍学子选择港校的理由都是什么?既是华人社会,又可以接触到大量西方理念;有高额奖学金;很多国际名校“大家”也来给本科生授课;校园课题都是实战经验,毕业找工作很适应……
2013年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放弃香港大学,回家准备复读考北京大学,因为听不懂粤语、气候不适应。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提供的数据,从2009年至今年6月30日,内地学生累计有5.5万人在港读书。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决定把香港作为“梦”开始的地方?香港的大学到底什么样?在那里求学的内地学子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怎样克服的?带着这些问题,东方今报记者专访了几位河南籍在港大学生。
有人说,如果没选择去香港上大学,他们很可能成为北大、清华或者其他国内著名学府的学生。考大学、考重点大学从来不是他们的难题,难的是选择什么样的起点开始事业的展望。每年我省也会有一大批优秀学子在港校和内陆顶尖名校间徘徊。2011年毕业于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杨远航就是其中一个。
选择香港感觉离世界更近
2011年高考,杨远航考了678分,在当年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还是香港中文大学?杨远航曾为此纠结了好一阵。早在上高一高二时,杨远航和许多同龄学生一样,把清华大学当作自己的求学目标,可是自从高三下学期,听了几次港校的招生说明会后,他被港校深深地吸引了。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和学校的教育环境成为他选择香港中文大学的原因。
和杨远航一样,今年考了651分并享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10分照顾的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马诗雨,也当了清华大学的“落跑族”,她也是被香港高校的国际化所吸引。
“选择香港,感觉离世界更近了。”马诗雨吐露了多数想去香港上大学学子的心声。
奖学金坚定报考港校信心
杨远航和马诗雨选择去香港上大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奖学金”。
据了解,香港中文大学非本地生的学费为每年120,000港元,住宿费约10,000港元,其他杂费、生活费每年约需30,000港元。“我获得的有香港中文大学58万的奖学金。”杨远航说,奖学金扣除学费和住宿费外,还能剩余做生活费,这样基本上不需要家里支援了。
马诗雨也是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香港高校比想象中更美好
“美呆了”、“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在QQ上,马诗雨和杨远航用这样的词形容他们的新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有香港最大最美的校园。”马诗雨说,这里的每栋建筑都别具特色,连宿舍都很有现代感。随时可以在校园里看到各种肤色的人,连老师的构成也是多元的。
在杨远航看来,香港中文大学比他想象中更好。“如果直接去西方国家,毕竟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不太好适应,而香港则是最好的选择,这里既是华人社会,又可以接触到大量西方的理念和观点。”
不过,两人又同时表示,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接触的学生仍以内地生居多。
最牛的教授也给本科生上课
刘丁宁选择回到本溪,主观上是她想追寻更纯粹的国学。不少家长都有些困惑了,难道香港的大学不适合做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