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大学,不仅能经常与大师级的专家照面,还能亲耳聆听他们讲课。”2006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的马楠说,在香港,再牛的教授也会给本科生上课,香港中文大学的老师都是从全世界公开招聘的,95%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学历。
杨振宁、余英时、郎咸平、丘成桐……仅看这些名字都足以让学生对香港中文大学给予更多的关注。
其实,不仅是香港中文大学,在香港的各高校,都会有名师、大家来给学生们授课。在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默多克、TVB等资深媒体人,都去给学生们讲过课。
在港校他们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不管是为了考研,还是为了开拓视野,抑或以此为跳板出国,尽管内地学生到香港上大学的目的不同,可在这里,他们真的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吗?
“可能是高中文理科界限太分明了,我觉得人文课程是很重要的修养。”马诗雨表示,“我想读建筑,但是多了解一些社会、经济、哲学对自己发展很有好处。”
同样,2008年毕业于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张泽楠在香港大学也收益不小。
“他一直都想学商科,毕业后想从事金融行业。”张泽楠的妈妈王女士说,现在,已经毕业的张泽楠在香港的一家外资银行上班,大学的学习让他的工作游刃有余。
对于杨远航来说,3年的港校生活,让他彻底实战了N次。为一个公司提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议、自己通过研究调查做课题……这些实战的经验,让他真能学以致用。
河南省实验中学老师李功毅也认为,香港高校的不少课程,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题,如营销专业,老师真的会给学生20元钱让他们走上街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其变为40元。
“学生们只有在动手中才能明白自己能从事什么行业。”李功毅表示,而课题恰恰给了学生们适应的机会。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赵媛记者高冬丽/文沈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