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师·家长·社会

在残缺中创造美

在残缺中创造美

2014-12-15 09:12:18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肖 云)如果12岁那年,一切照常发展,王丹的生活轨迹可能会因此不同,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她种种关于未来的梦想,此后,残疾这个词与她如影相随,时时刺痛也不断鞭策着她。20年后,王丹已渐渐走出了残缺的伤痛,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了柞水县小岭镇中心校的一名教师。
  一场事故成残疾
  12岁时,王丹时常觉得腿疼,她告诉母亲,母亲带她去凤镇的一家私人诊所打了一针封闭针,本以为会止痛,却不料当晚回到家,王丹的腿更疼了,而且肿得很厉害。父母把她送到县医院,医生说这是打进去的药物在体内感染了,引起化脓性关节炎。在医院住了近半年,做了引流手术后,王丹便开始发烧,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甚至让其父母做好截肢的思想准备。“父亲无法接受我失去一只腿,他带着我去了省上的医院,这才保住了这条腿,但这次事故造成了我右膝关节强直不能弯曲。”王丹说,出院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要拄着双拐走路,看到自己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她变得敏感起来,不愿出门,也不想去上学。村里的很多人也好心劝王丹的父母,娃连路都走不了,又是女娃儿,还上啥子学呀,但父亲却告诉王丹,身体不好没什么,只要在学校里把书念好就行。王丹的父亲是杏坪小学的一名教师,他把王丹接到自己任教的学校,每天给她从家里带饭,为的就是能帮女儿排除一切障碍,好好学习,父亲还常给她讲张海迪的故事,体会到父亲的苦心,王丹渐渐打消了不想读书的念头,成绩也很快排在了班级前列。
  上初中后,王丹离开了老家杏坪,来到凤镇中学上学。因离家远,她与同学在校外合租了一间房子,虽然扔掉了双拐,但她走路却是一瘸一拐,从租房处到学校只有300米的距离,她却要走十几分钟。当时,王丹的教室在6楼,上下楼梯对她来说,成了最大的难题,为了不麻烦别人,她下课很少出去活动,也从来没有上过体育课,这些零碎的时间,都被她利用来看书做题。1998年,临初中毕业的王丹刚好赶上县中在全县录取50名尖子生上高中,虽然体育成绩为零分,但文化课成绩拔尖的她依然进入了预选。“那时,上高中就是为了上大学铺路。”父母虽然高兴,但经过咨询却得知考大学时体检很严格,想到王丹的身体状况,为了保险,家里人一起商量后,决定放弃高中,选择了专门接受残疾学生的陕西省自强中专。
  改变对残疾的看法
  报志愿时,王丹出于身体方面的顾虑,报考了不用过多走动的计算机专业,面试时,一位考官告诉王丹,其实她的残疾并不严重,建议报考本校的名牌专业——会计专业,鼓足勇气的王丹又改报了会计专业。到学校之后,王丹才明白为什么老师会说她的残疾并不严重,在这里,随处可以见到失去了双手、双腿的人,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需要人搀扶。王丹震惊了:人家那样都能上学,我要是不念书,真是说不过去了。有时,路过一些重度残疾学生的宿舍时,王丹都会忍不住走进去,主动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王丹的心结也在慢慢打开,她不再纠结于自己的残疾,而是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