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师·家长·社会

能教善研着华章

能教善研着华章

2015-06-08 09:19:38

  ●文/图 杨建东
  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孜孜矻矻,不懈追求,先后被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党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教委授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中语会授予“优秀教师”等称号,被《语文教学通讯》等多家刊物作为“封面人物”,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就是来自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的纪勇。


  一
  1959年7月,纪勇出生于镇安文家。他说,他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是勤劳的父母亲无论多么辛苦劳累,都坚持让他上学读书,尽最大努力为他提供读书的环境。父亲经常把报纸拿回来,他小时候的课外读物就是报纸,这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订阅报纸的良好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报纸引导他扩大眼界、宽广胸怀,走上了读书、教书、写书之路。1979年高考,他考取了商洛师范学校。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他就参加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和陕西青年自修大学的学习,三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商洛师专中文系脱产学习,接着参加陕西师大中文系函授学习,此后又参加浙江省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方向研究生。他就是这样边教书,边学习,边研究,历年教学成绩优秀,时有文章发表,被人戏称为“福将”“能教善研”的好教师。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他就在《中国教育报》等发表了《要有培养一流教师的胆略和措施》《“向科研要质量”是一场思想革命》《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尺度》等文章,后来在教育界普遍兴起的培训和科研热潮,证明了纪老师的预见性和创新意识。他有一种清醒的意识,要站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的最前沿思考问题,所以,他不放弃每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每学期都要参加全国性教学研讨会,获取最前沿信息,与高层次同行交流,曾在全国中语会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的会议上多次作重点发言,被选举为该中心的常务理事,成为全国中语会第一批个人会员,后来又当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未来学会教育分会理事。“那时的回忆,是亦教亦研的快乐往事。”纪老师深情地说。
  二
  谈起他的第二故乡,纪老师说:“沿海开放城市,人的心胸都比较开阔,他们重才。这里的人有个好处,只要你做出成绩来了,他们就服你。”有一次,市里搞教学比赛,学校选来选去,最后让他去了,没想到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说从来没听到过这么好的课,质问他所在的学校的领导:你们为什么不去听?结果校长、书记找到教育局,重新组织了一次教学艺术研讨活动,请他再次开课。一时间,外地外校老师前来听课的很多,同事戏称他为“公开课专业户”。后来,要参加教学比赛的老师都来找他帮忙设计,每每都赛出好的成绩。这为他后来研究教学设计、担负教学设计和课例研究等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经常要开课,还要外出讲座,私下里的准备工作是相当辛苦的,心理压力也很重。江浙自古多才子,人都很聪明,这样的场面,做得不好便会下不来台。纪老师就是要争这口气,要做就一定做好。他的课和讲座越来越受欢迎,从宁波走向浙江,走向江苏,走向河南,走向河北,从中学课堂走到高校课堂。学员们说,他的课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教学实践,是真能把问题讲透的好老师之一。
  三
  我在不少文章里看到,纪老师总是强调一句话:对一个问题,想和不想不一样;把这个问题想了,说和不说不一样;把这个问题说了,写和不写不一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必须要有研究过程。这是纪老师的经验之谈。几十年来,纪老师坚持研究,可谓厚积薄发。在研究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丰厚了学术思想,锐化了他犀利的文笔。目前,他已经出版了《纪勇教写作》《多位互动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语文案例教学论》等专着,主编了《高考讲义(语文)》、《高考语文新策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优化设计》《高考新坐标》等教辅图书20多本,还参与编写了《诸子百家金言辞典》《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等10余本辞书、教材。他的课例研究课题,被立为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发表的十余篇文章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多维互动写作教学研究课题多次获得全国中语会等部门的奖励,《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曾专刊推荐,目前应邀在《作文与素材》开设专栏“老纪讲写作”,已经刊登至20期。他作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的主研人员,自始至终参与组织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常有各地教师前来请教课题研究问题。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