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北大港湿地,是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月11日,一些拍鸟、观鸟的民间爱好者,在这里发现,有一大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集体中毒,至少有22只被毒杀。另外,还有100多只绿头鸭、绿翅鸭、斑嘴鸭、苍鹭等其他水鸟死亡。调查发现,这些鸟类死于人为投毒。天津市公安部门为此悬赏5万元,征集毒杀鸟类的线索。
近期,民间鸟类行动“让候鸟飞”,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鸟类保护志愿者在天津、河北、湖南、浙江等地展开了持续的现场救助活动,挽救了一批迁徙中的候鸟的生命。由此,人们也发出不解的疑问,为何有那么多的鸟类遭受屠戮?鸟类自由栖息飞翔,为何如此艰难?
迁徙途中许多鸟儿被人毒杀
在全球将近10000种鸟类中,有很大一部分,每年春秋,都会进行大迁徙。中国位于北半球,鸟类迁徙路线一般是春天向北飞,秋天向南飞。
“飞得过这个山头,飞不过那个山头。”这是湖南鸟类保护志愿者李锋对鸟类迁徙中遭受杀戮的一个形容。从2012年9月份起,他和另外两名志愿者,一起到湖南杜东县的“千年鸟道”,进行了持续暗访。所谓的千年鸟道,就是鸟类迁徙过程中的一些必由之路,往往是两三座山的垭口。暗访发现,每年秋分之后,当地著名的鸟类迁徙要道上,每晚都有打鸟的人,打开强光,等候过路的鸟类落网中枪。
江西吉安遂川县的营盘圩,与湖南杜东县“共享”这条千年鸟道的关键山口。当地的人,以打鸟为荣,甚至当地婴儿出生后,脱离母乳吃的第一口食物,也必须是“炖鸟汤”。打鸟杀鸟,成了“千年鸟道”边上的居民,引为自豪的“传统文化”,外出打工的人,甚至要专门在9月份请假,回乡打鸟。
不仅仅湖南、江西如此,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千年鸟道”,也是如此。北京西南郊的十渡,连绵的群山也让一些垭口成了一些鸟类尤其是猛禽迁徙的必由之路。民间野生动物保护团体“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年年都要在猛禽迁徙的高峰时节,到这些关键节点巡护。保护站负责人李理说:“我们都得半夜上去,张网捕鸟的人看我们来了,会很快逃走。我们能做的,一是迅速报案,二是把他们留下来的‘天网’砍倒,烧掉。”
大连的老铁山,也是每年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山上虽然设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但遗憾的是,每年仍有很多人在山上张网捕鸟。最近,河北唐山乐亭的一个盐场,又传出东方白鹳等水鸟被毒杀的消息,这个地方2004年就发生了一起14只东方白鹳中毒的事件。而山东的一名环保志愿者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在经过山东与河南交界的一些地方时,也遭遇了被猎杀的命运。
江西的鄱阳湖湿地,是白鹤、小天鹅等重要鸟类的越冬地,当地的林业部门最为头疼的是,湖区内几乎处处都可见到竖立的“天网”,往往是查处一次,收敛一些,但短期内又马上死灰复燃。
“吃鸟的人是真正的凶手”
“为什么会有人捕鸟?因为有人吃鸟。”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说。
马鸣算了一笔账,一只在乌鲁木齐被杀的野鸭售价是30元左右,空运至长沙或广州,价钱飙升到300元,而上了餐桌后,价格又会再翻几番。在广州市场,大雁和天鹅能卖到上千元。
马鸣所领导的项目组研究了国内除西藏外所有省区的情况,认为偷猎最活跃的地区是辽宁、新疆、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和江西。北方的野鸟多被运到南方的广州、深圳、宁波、长沙等地被各类饭店“消费”。野鸟通常被伪装成家禽空运,一批数量为600只到800只。猎杀者还会“流窜作案”,候鸟飞到哪里,就追杀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