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破获的湖南“千年鸟道”非法狩猎案中,查获了野鸟8箱,共计618只。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在事后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乱捕滥猎候鸟等野生动物常与非法饮食经营活动有关。近期的几起案件,野生动物几乎都是流向饭店。在部分地区,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几乎公开的群体性行为,且愈演愈烈。在广西南宁,甚至有一个还没有被取缔的“野味街”。往往是志愿者打电话举报之后,当地的森林公安即使及时出警,销售者也已经知道了风声。
保护鸟儿从保护栖息地开始
与毒杀候鸟的行为相比,候鸟栖息地的消失将是鸟类面临的更大威胁。
国家鹤类基金会专家苏立英指出,按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对东亚和东南亚潮间带栖息地状况作了分析。报告显示,这条迁飞路线上水鸟物种总数是155种,至少33种是全球受威胁的或近危的物种。报告评估了路线上388块有水鸟的海岸地块。在这些地方观察到的水鸟数量,每年下降5%-9%,是“地球上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所罕见的”。下降最快的是目前已经极度濒危的勺嘴鹬,以年均26%的速度消失。据预测,它将在10年内灭绝。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为,整个迁飞路线的海滩及邻近地区都存在捡蛋、毒杀等人类行为。过去50年,中国海岸湿地消失了51%,日本消失了40%,韩国消失了60%,新加坡消失了70%以上。
山东黄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两年大力发展化工行业和“生态旅游”,为此,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多次调整。而温州市正大力围垦滩涂,填湿地造平地。鸟类保护志愿者发现,过去可以见到黑嘴鸥、卷羽鹈鹕的地方,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解焱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法规的滞后是导致大量的野生动物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一些新的保护手段,比如建设保护小区、鼓励建设民间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与当地人协同保护等手法,都值得借鉴。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认为,中国各地数量众多的民间观鸟团体,正在成为鸟类保护的重要力量,各地的林业部门、环保部门,应当加强与这些民间保护团体的合作。“观鸟爱好者就像一支支民间巡护团队,他们能迅速发现伤害鸟类的行为,迅速把消息通报给森林公安等执法部门。”
而“让候鸟飞”公益活动的主发起人之一邓飞认为,强化执法,对捕鸟、杀鸟、卖鸟、吃鸟的人都予以严惩,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在这过程中,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举报和监督作用,将可能是鸟类保护的重要出路。
印红指出,我国野生动物被划分为重点保护和非重点保护两类,其中像丹顶鹤、朱鹮、天鹅等鸟类,属于我国特产、稀有、有濒临灭绝危险的物种,都被列入了1988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按照同年我国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猎杀这些鸟类都属非法。“至于非重点保护的鸟类,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麻雀、喜鹊、乌鸦等,如果在没有取得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狩猎证和公安机关批准的持枪证前提下,私自进行捕猎的,都属非法行为。按照法律规定,非法捕杀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包括出售、收购、运输、携带等行为都要追究相关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