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房艳锋)今年以来,市残联始终将残疾人就业帮扶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政策托底、培训赋能、服务暖心、社会共助”为主线,积极探索商洛残疾人就业帮扶新路径,聚力打赢残疾人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夯实就业根基。构建“创业扶持+基地培育+残保金激励”三维政策体系。以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为统揽,实施“12+N”助残增收项目23个,全市为570名残疾人发放自主创业扶持资金285万元,项目覆盖网络电商、批发零售、服装制作、种植养殖等30多个领域;建设助残就业服务驿站43个,投入专项资金772万元,实施就业增收扶持项目11个,带动840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激发就业动力。完善“产业赋能、培训提能、示范增能”服务模式,围绕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和市域特色产业,举办直播带货、电话呼叫、家政护理、非遗草编、食用菌种植等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50多场次,助力1600名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多角度运用“中国好人”马华、“中国好医生”牛薛武等5名全省自强模范的先进事迹,动员引导残疾人从“受助者”向“贡献者”转变,激发广大残疾人自强创业的内生动力。
畅通就业渠道。建立“职业指导+精准对接+融合宣传”服务闭环,为65名高校残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助力59人实现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8场次,走访残疾人家庭284户,登记失业残疾人员224人,帮助115人就业。依托省级就业服务线上平台举办残疾人专场网络招聘会,吸引62家用人单位、2246名残疾人注册,发布岗位158个,投递简历1678份,全市新增就业残疾人506人。
营造就业氛围。将稳就业促增收与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相统筹,残联系统举办各类活动约40场次,加强市残联“两微一网一端”信息化平台建设,推送残疾人培训就业信息40多篇,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主抓、企业参与、社会协同和残疾人积极投入的良好助残就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