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三:无“附加售后保障”?
不仅目前汽车经销店的销售合同、售后服务条约中并未对“库存车”有明确定义,国家更没相关法律条例对长时间库存车辆品质进行监管。在实际情况中,经销商更坚持自己对长时间的库存车并没有提供额外售后养护的服务责任。如消费者刘先生在购买改款特价库存车之前,曾要求经销商额外提供一年保修服务,尤其是对电瓶、轮胎、电子元件等部件的养护,却遭拒。原因不仅是因为“厂家没这个规定”,也因为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条例要求厂家或经销商必须提供相关附赠保障服务。
《汽车三包》草案中,也并未提及厂家需要对一定周期的库存车质量有监管和保障义务。对此,消费者不仅期望《汽车三包》尽快出台,也期望能够加入对长时间库存车质量监管的相关条例。
购买提示
看准出厂日期:
消费者该如何购买库存车?本地汽车4S店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与客户签订购车协议前,4S店会向顾客介绍所购的车型、颜色以及出厂日期,但在经销商与客户双方签订的购车协议和合同上,不会出现“库存车”的说法,也不会有对长时间库存车辆的质保补充说明。所以,提醒广大消费者:购车时一定要看“生产日期”,在交付订金前,消费者应全面了解车辆出厂等信息。如看汽车发动机和底盘上的编号,有些地方会有出厂日期。
判断库存车质量:
看老化程度:首先可以看看雨刷橡胶、轮胎、发动机皮带等部位,有没有明显的老化。
电瓶:电瓶状况正常的话,电瓶的状态显示窗应为正常的绿色。可以试着在关闭发动机情况下,打开远光灯、收音机等较耗电的电器10~15分钟。如果没问题,则表示电瓶正常。
检查漆面平整度:库存车一般较脏,建议检查车况应在车辆彻底清洗干净后进行,仔细检查漆面是否有划痕和凹坑。
确认引擎正常:确定车辆能够正常运转、刹车等制动没有问题。
如果经过了以上检验,库存车辆都显示正常,那么这款车则可以考虑购买。
使用提示:库存车得先“保养”
1.漆面美容:库存车摆放时间较长,有的在日晒雨淋下库存一年,漆面早已粗糙无光,可以简单做个漆面保养,让车辆外表重新焕发光泽。
2.橡胶保养:库存车最受考验的是车上橡胶部件,如一些橡胶密封条。密封条如果老化破损,不仅可能会在下雨天让车厢漏水,还会增加行驶时的风噪。一是要清理干净密封条缝隙中的沙砾尘土,二是给橡胶涂上专用保护剂,防止进一步老化。
3.轮胎检查:长时间未挪动过的库存车,轮胎局部长期受压,真圆度也会变化,行驶起来会给车辆造成颠簸和晃动;同时轮胎经久不用,橡胶提前老化会出现龟裂。这样的轮胎使用起来有安全隐患。一定要对轮胎进行检查,最佳办法是更换轮胎。
4.机油、制动液更换提前:新车发动机机油、制动液等有更换周期,如果是长时间的库存车,购买回来就要直接更换。因为车辆长时间库存不用,机油会变质沉淀。
5.清洗油路:长期不用的各种油液发生变质可能对各种油路造成了污染,库存时间较长的车辆,还应对油箱、输油管、喷油嘴进行清洗,保证油路畅通。(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