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脊柱骨损伤的救护。 人体被车撞击、挤压或蜷曲于车下或坠落,容易使椎体发生破裂或椎间盘挫伤、撕裂等损伤,会伤及脊髓,因此,在临场救护时,首先询问伤员的伤情,如伤员自感腰部疼痛或下肢感觉神经减退,应考虑到伤员有胸椎或腰椎损伤的可能性。救护时切忌让伤员坐起来或采取一人抬腿搬动或搂抱拖拉的方法,以免颈部和脊椎前曲加重损伤。在移动和护送伤员时,由四人共同进行,即:一人托住肩部,一人托住腰部,一人托住脊部,一人托住双腿(双腿伸直并拢),保持伤员身体平直的姿态,在统一口令下协同动作将伤员托放在床板或长木凳上,用卡车护送到医院,将伤员连同木板抬送急诊室抢救。
(七)肢体骨折的救护。
1、上肢骨折的救护。尺、桡骨骨折的救护,可在现场就地取材,利用适合作夹板的木板、硬纸板、树枝等物,将伤肢托起贴在胸壁前。肘关节屈到90°以代用夹板托稳后,再用绳索环套在颈后,将伤肢固定在胸前。在救护时如就地无材可取,也可用一块三角巾摊放在胸壁前,上端经伤侧肩部搭在颈后,将伤肢的肘关节屈起近90°,横放在胸前,再将三角巾下端提起搭过健侧肩部,在颈后将两端结扎,伤肢悬吊在颈上,如发现手、前臂、肘部伤口动脉出血,可用拇指或四指并拢压迫上臂内侧上1/3肱动脉搏动处,即可止血。
2、下肢骨折的救护。对肢体骨折救护不能只做止血包扎,不用夹板固定。为防止造成股、胫、腓、动、静脉及神经损伤。将伤肢平放在大于肢体宽的木板上;连同健肢用绳索在踝上部膝下和膝上部,大腿根部绑扎四道即可达到固定的目的。如有关节处骨折还应将上、下关节一起加以绑扎,防止在运送过程中,由于搬动或车的颠簸,骨折端会发生畸变、错位、重叠,不仅加重伤痛,还会发生骨折端刺破血管和损伤神经,导致大出血或肢体残疾。 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应将长木板放在伤肢外侧用绳索分别以腋下部、髋部、膝上、下部、踝上部绑扎在长木板上,使上肢与躯干呈直状。 开放性损伤多见下肢小腿粉碎性骨折,并伴有软组织撕裂伤。伤部由于受撞、轧的方向和肌肉牵引方向的影响,往往使伤肢变形或骨折端穿透软组织戳出创口。如胫前面表浅,伤部容易造成皮肤缺损,使骨折外露。在救护时不要随意复位,以免复位不当造成血管等软组织严重损伤。因此,在救护时先用干净布包扎好伤口,再将伤肢平放在木板上,在膝上部和踝部用绳索绑扎固定。如伤肢的大、小腿动脉出血用两拇指对称压迫大腿根内侧股动脉搏动处即可止血。
(八)手脚断指(趾)的救护。 手脚断指(趾)脱落,可用医药纱布或干净布将断指(趾)端包扎好,再将脱落的断指(趾)包好,随同伤员迅速到医院治疗。
(九)救护和护送伤员注意事项。
1、查明伤情和受伤部位。遇到伤人交通事故,救护人员临场后,必须先问清或查明伤员的伤情再救护。不要急于将伤员送往医院,防止由于没有弄清伤情和受伤部位,特别是一些致命伤没有被发现,在移动搬运时加重伤势或在运送途中死亡。
2、护送伤员宜用大、中型汽车,目前大多数交通伤员的护送,习惯是拦截过往车辆送往医院。在选用车辆时,人们普遍存在选择小轿车的倾向,认为小轿车又快、又稳、又舒适,其实不然,最好选用大、中型汽车,因为它能使伤员平卧其间。而小轿车虽有软座椅,但其长、宽不足,伤员只能蜷曲在座位上,反而会加重伤情。如脊椎骨损伤由于身体处于屈曲姿态,容易伤及脊髓神经造成伤员下肢截瘫。
3、伤人众多事故现场救护工作要分轻重缓急。重大、特大伤人事故,伤员呐喊横陈现场,临场救护人员要沉着冷静,迅速查明情况,果断正确地进行救护,先抢救重伤员,后抢救轻伤员,确认死亡者不再抢救。在抢救伤员时,注意隐蔽伤和要害部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