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上,偶遇飞哥的几个朋友。他们专程从昆明赶来,飞哥说他们来得很勤,一两个月就会下瑞丽一次。逛完早市,飞哥准备带他们去瑞丽市区一个叫阿伟的中介家里去。
一块翡翠的“脱胎换骨”
午饭时间,飞哥给我们讲了关于阿伟的故事。
3年前,阿伟还是一介平民。他是做玉石中介的,平时跟石头睡在一起,因为他租的房间空间很小,石头放不下,干脆放到床上去了。因为信誉好,放在阿伟这里的货走得很快,3年的时间,阿伟换了大房子,买了5亩地,汽车换成了宝马(微博)X6,还给女友买了辆奔驰跑车。
说话间,我们到了阿伟的家,刚进门就见到了那辆奔驰小跑车。右边一个大房间,约40平方米,放的全是石头。几十个保险柜都上了锁,里面放的都是高档货,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赌石。
阿伟没在家,看店的是他请的工人——两个年轻小伙。看罢赌石,飞哥的朋友老李一眼相中一堆“边角废料”,那是做完7只手镯后剩下的翡翠,有36件。此乃玻璃种飘花,属于高档翡翠。小伙子介绍说,之前有人出300万元求购,但玉石的主人没卖。如今那人等钱用,说230万便卖了。
老李打着手电筒看了又看,爽快地说,“你问一下,如果200万卖的话,我买。”
小伙子给翡翠的主人打了电话,对方说“考虑一下”。挂断电话,小伙子找来袋子和报纸,麻利地把这些翡翠包起来。
“价格不是还没谈成吗?”我纳闷了。飞哥解释说,现在买卖双方出的价格很接近,已经在谈价阶段,所以货品就要包封起来,不能叫其他人再看。
包裹完,小伙子把货品递给老李,他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盖章。
走出那个摆满宝贝的房间,飞哥指了指铁门下的挡门砖,说,“现在不用石头挡门,用砖头了。”原来,阿伟以前是用一块石头挡门,某天一个腾冲人看中了挡门石,出8万元钱买走了玉石,后来转手卖了40万元。
我们离开不久后,老李接到电话,说对方同意把那堆石头以200万元的价格卖给他了。
“好,我筹好钱来取。”老李回复。
初加工并不是“一刀切”那么简单
第二天清晨,飞哥带我们走进老缅街,要去玉石毛料初加工店。
这条街上,随处可见黝黑皮肤的缅甸人在随意地闲逛着。很多商铺出售东南亚食品,门头写着缅甸文字,也有缅甸人卖早点——一种叫“甩粑粑”的食物,和昆明街头的“印度飞饼”很像。
这家店在老缅街上段,主人叫阿林。阿林从15岁开始做这行,至今已17个年头。店面不算很大,墙壁上贴着一张说明,写着:“翡翠易碎易裂,失误不收加工费,不赔偿(如需赔偿请先声明,普通为30%,高档另议)”。店里放有几台切割机,分为油机和水机。阿林说,油机主要用来切割大件毛料,水机用来切割小件,“行内人会根据毛料上的裂痕来判断如何切割。由于火成岩的结晶作用,岩石经高温熔融变质重新结晶,再经流水冲刷、搬运与沉积后,和沙砾混合,形成玉石的砂矿、沉积矿。大多数的玉石原料在形成时因为经过大力的挤压都会产生裂痕,为了更大价值地利用原料,会从它身上有裂痕的地方进行切割。”这个过程,也就是印证坊间流行的一句俗语:“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的奇迹时刻。
不过,这种说法也不尽准确。飞哥讲了一个故事:在瑞丽,有个叫阿宏的商人,做了很多年珠宝生意。某天他买了一块颇大的玉石原料,兴致勃勃拿去切割,一刀下去,什么亮点都没有。再几刀下去,还是没有,灰心的阿宏便把那块石头放在自家的院子里,当小茶几使用。年底,店里的缅甸小工要回家过年,央求阿宏说,那块石头摆着当茶几怪可惜,不如便宜卖给他。阿宏应了,只收了小工几百块钱。缅甸小工带着石头在回家的路上随便找了个切料场又切了一刀,奇迹出现了,一团带着满色、绿得似要滴出水的翡翠现了身。恰巧一个广东商人偶遇,愿意出50万元买这块石头,缅甸小工自然欢喜,买卖成交。后来,广东商人拿着这块石头到了香港,在一个拍卖会上拍得上亿元的价格。阿宏得知后,心态倒挺好,他说,“到手的麻雀会飞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强求不来,这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