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成就 客观全面
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 特色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五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六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362.88亿元,增长15.1%,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14.5%;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20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0户,较2006年增加29户。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06.79亿元、增加值96.31亿元,分别增长48%和25%,是2006年的4.5倍和4.7倍。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扩大内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励精图治,积极进取,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三个奋斗目标 让人民更幸福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增长,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是2011年的2.1倍,财政总收入达到60亿元,是2011年的2.3倍。
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400亿元,是前五年的2.2倍,公路交通、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0%,森林覆盖率达到66%。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0元,是2011年的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是2011年的2.1倍,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四个坚持不懈 确保目标实现
坚持发展为先,构筑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形成循环发展、持续发展新优势。加快实施秦岭山地生态功能区和水源保障区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工程,加快推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创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城市目标。
坚持创新为魂,注入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新动力。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和融合度。全面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倡导全民创业,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家庭创业,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民生为本,谱写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新篇章。健全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的长效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构建完善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巩固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良好局面。
九项工作措施 保障发展有力
(一)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全面加强“三农”工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两型社会建设水平;
(五)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九)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七大举措 切实关注民生
扎实推进移民搬迁工程;
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保障;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等事业。
五个始终 建设高效政府
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工作宗旨;
始终保持创新奋进的工作状态;
始终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的工作规范;
始终秉持清正廉洁的工作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