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记者走基层

一所村办小学的嬗变

一所村办小学的嬗变

2016-03-03 08:36:13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马泽平
  2月25日,镇安县春季开学报名第二天,柴坪镇松柏小学开始了往日的热闹。崭新的三层教学楼里,几个老师正在用多媒体设备上开学第一课;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地做游戏、打篮球、跳皮筋;可透视铁艺围墙下,绿化带里的花草树木正在迎春吐蕊……
  “学校的变化太快了,转眼间就成了村上最漂亮、最大气的建筑。”刚走下课堂,满头银发的老教师熊太平指着身后的教学楼乐呵呵地说。熊老师在松柏小学工作了38年,就在一年前,他眼前的学校还是一所破旧不堪的农村小学。“以前磨木公路穿校而过,将松柏小学分为操场和教学区两部分,学校显得十分窄小,房子也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留下的破旧瓦房,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而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学校房舍紧张,几个老师要挤在一间低矮的房子里做饭,经常弄得一屋烟雾,熏得人直流眼泪。“现在好了,老师们都在饭堂里吃饭,每月交生活费就行了,省事不说,还吃得好,有营养,天天都有肉。”
  中午12点,记者走进宽敞明亮的餐厅。六年级学生程思哲,嚼完一口米饭和一筷香喷喷的青椒肉丝后,才腼腆地告诉记者,“每天带肉的两菜一汤,比家里的饭都要好吃。”他说,学校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很多。从去年下半年起,学校的操场搬进了院子,还进行了软化,他们再不用提心吊胆穿过公路上操了。原来全校住宿男生挤在一间宿舍里,现在变成了8个人一个宿舍,里面还配备了储物柜、更衣镜,很舒适。教室的变化最大,以前双人坐的旧课桌、板凳,现在也变成了崭新的单人桌椅,学习不受同桌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室里安装的多媒体设备,让老师教得省时,他们也学得更轻松。自从有了微机室,他们了解到了更多大山以外的奇闻趣事。
  家门口建起了现代化的学校,自然吸引了许多在外地读书的学生返校就读。村民李晓惠过年时,看到松柏小学建得这么好,就将孩子转回来上幼儿班。“丈夫出门打工,我以前在县城租房照顾孩子上幼儿园,一年下来学费、生活费、租房费用等要两三万元,现在把孩子送到松柏小学很省钱,我还能利用空闲照顾老人、种点庄稼。”李晓惠说。仅去年9月和今年春季,从外地转回松柏读书的孩子已超过10人。
  松柏小学校长彭发田介绍说,以前,学校除了南京市政府援建的两层400平方米的教学楼外,其他的旧瓦房一直是修修补补。去年县上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三层教学综合楼,翻新了旧教学楼,挖山迁坟将操场从公路外移到院内,学校整体进行了软化、绿化,还建起了标准化的计算机室、宿舍楼、标准化餐厅等。“在这样美丽的校园中,看到老师们安心工作,孩子们快乐学习,作为校长心里很自豪。”彭发田说。
  记者发现,在镇安,像松柏小学这样大变样的农村小学到处都是,就连许多教学点也都实现了软化、绿化、现代化。镇安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办公室主任程功祥感慨地说:“‘十二五’期间,教育均衡发展和许多教育惠民政策像春风吹进镇安大山,特别是去年县政府大力实施‘双高双普’,让这些散落在深山沟里的农村小学发生了巨变。如今,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最美的建筑在学校,最宽敞的院子是学校。”

  • 相关阅读
  • “吴文化”的新春愿望

      本报记者 赵有良 李小龙   “前几天,陕北安塞歌手申祥丽来洛南看了静板书表演,打算在星光大道月赛时用静板书伴奏演出。”一提到静板书,洛南县城关街道办的吴全喜就兴奋地告诉我们:“刚忙完...

    时间:03-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