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王 涛 方由朝)开栏的话
《记者日记》新闻专栏今日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个新闻专栏是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慧的亲自策划和关心下开办的。旨在组织本报编辑记者广泛开展常态化的基层蹲点采访活动,使新闻工作者迈开双腿接地气,放开身心沉下去,到田间地头、到社区人家、到厂矿企业、到项目工地现场、到百姓身边,走进商洛百姓生活,体验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和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百姓疾苦,报道发展成就,把新闻宣传的“三贴近”落到实处,凝聚商洛发展正能量,为建设幸福美丽宜居商洛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本栏目将长期开设,记者走基层将实现常态化,希望各基层单位给予配合、支持。
古朴的民居见证着荆家河的历史
正月初七刚上班,报社决定让记者两人一组,轮流到单位包扶的商南县试马镇荆家河村驻村一周。目的是让记者更多的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体会农村生活,使记者的稿子更接地气,更能反映群众心声。任务分配下来之后,我们是又高兴,又紧张。虽然我们经常深入农村一线采访,但以前都是在一个地方完成采访任务后就很快辗转到另一个地方,长时间驻村机会并不多。2月28日,我们第一组记者就背上行囊,来到了荆家河村。
驻村之苦
到村上那天,正遇上新春的一场大雪,天气异常寒冷,驻村之苦不言自喻。该村刚与另一个村合并,村里的干部进行了更换。初来一个地方,我们很拘谨,一个是人生地不熟,再一个是怕给村干部增添麻烦。
我们首先来到了试马镇政府,与镇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解茜接了头,她现在兼任荆家河村党支部书记。解茜是省委选调生,也是一位80后,由于都是年轻人,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拿到村部宿舍钥匙后,天已经黑了下来。由于天气寒冷,我们就回到了村部。虽然村部有电脑、电视,但是我们还是早早地上床休息了。原本想着挤一个床,彼此可以取暖,但看到床小,我们就各自上床休息。也许是跑了一天,另一位同事累了,当我还玩着手机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打呼噜了。我心想,幸亏没有和他在一张床上睡觉。
半夜,一阵阵“嗞嗞”的响声不时地在耳畔萦绕,最终将我们吵醒。一种声音我能听出来,那是大货车在312国道上奔跑时急刹车的声音。但另一种在窗子外的声音我始终听不出来,只感觉外面肯定是大风吹动了什么。就这样,翻来覆去,终于“熬”到了天亮。天亮才知道,影响我们一宿的响声原来是村部窗外低矮板房的钢板,被风吹得碰撞不停所发出的震动声。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荆家河村变得越来越美丽。
驻村之乐
荆家河村位于川道地带,南边是312国道,北抵试马水库,是上苍坊景区的“门户”,并村后现有村民2000多人。2014年,该村在报社的包扶下被纳入商南县首批创建“秦岭美丽乡村”,这就加快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清晨的荆家河村,周围群山云雾缭绕、影影绰绰,说不出的仙气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