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记者走基层

石瓮子的小康路

石瓮子的小康路

2016-03-08 08:36:54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马泽平
  一道道石墙依次出现,古朴自然;一家家庭院廊檐翘角,窗花精美。清泉沿街,锦鳞游泳。乡村美食横陈,游人大快朵颐。在柞水溶洞下边的石瓮子社区,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沿着102省道徐徐展开。
  “不搞美丽乡村建设,哪有这么多的人来游呀!”2月28日,石瓮子社区70多岁徐家胜老人看着一拨又一拨的游人,高兴地介绍起了家门口的新变化: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漂亮大气的木制廊檐,修建了停车场、凉亭、花园,安装了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102省道也拓宽成双向四车道标准。
  上世纪90年代,徐家胜一家还住在原石瓮镇红丰村九组的大山垴上,从街上买点东西,还要手脚并用才能背回家。实施移民搬迁后,徐家胜石瓮子街道旁边盖起了三层楼房。几年前,门前还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也没几个游客在街道上转悠。“转眼间,石瓮子建成了美丽乡村,城里人经常在我们这住呢。”在徐家胜看来,石瓮子空气好,环境设施也很到位。只要没事,他总喜欢在社区里晒晒太阳,散散步,和几个老朋友聊聊天。
  在美丽的传说中,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曾经在此游历,看到溪水石窝,谓之“此乃石瓮也”而得名。国家4A级风景区柞水溶洞处于石瓮子核心地段,多年来,到景区游玩的人不少,而到石瓮子吃住的人并不多。近年来,石瓮子社区紧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以景区依托,以“石”为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社区美了,人气高了,群众依托旅游搞起了产业,发展观念也得到更大变化。
  最先过上小康日子的,当数农家乐集群的那些业主。刘明亮一家经营农家乐20多年,最近两年纯收入超过60万元。“今年过年,我一家都没闲。这个正月,就收入了5万多元。”刘明亮本打算重装一下门面,但一直都没抽出空。
  在溶洞景区停车场,一排排绿色农产品摊位前挤满了游客,附近群众篮子里的腊肉、豆腐干、木耳等旅游产品,不大一会就变成了一沓沓人民币。张大妈卖完了自家酿制的苞谷酒,笑着对游客说:“不好意思,今天只带了这些,没有了。”据她介绍,社区一般群众家庭一年能吊上千斤酒,喂养三四头猪,制作的烧酒和腊肉根本不愁卖。
  石瓮子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先明告诉记者,去年石瓮子社区群众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一边是游客爆满,一边是农特产品单一,供不应求。下一步,要努力将绿色种养业发展壮大,使其成为群众小康路上的“金钥匙”。为此,将扶持一批实实在在的新型农村产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走现代化、集约化发展路子,开发出更多更受欢迎的知名农产品,让群众的小康道路走得更稳实!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