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山阳县山体滑坡灾害抢先救援

生命至上 青山作证

生命至上 青山作证

2015-09-02 08:32:3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每天头顶巨石,冒着危险挖掘作业的武警交通五支队官兵们盼望着生命奇迹的出现。13日过去了,14日过去了,15日过去了,生命救援72小时伴随着救援人员的心脏跳动,在一分一秒地消失……
  16日17时30分,救援人员发现第一具遇难者遗体。“小心一点,再小心一点。”素有连队“王牌操作手”之称的34岁老兵王鑫小心翼翼地用挖掘机刨去压在遇难者身体上的巨石后,武警商洛支队长王平迅速带领10名官兵跳下土坑,强忍刺鼻的气味,用双手将遇难者从土石中抠刨清理出来,收敛完毕,放上担架,救援人员轻手轻脚将遗体抬下山坡,似乎不愿惊扰逝者的魂灵,此后先后发现9名遇难者遗体。18日由于大雨天气,救援终止,仍有56人失踪。
  科学施救稳军心
  “这是一起深层特大型滑坡灾害,救援难度超乎人们想象。”国家减灾专家组、国土资源部应急专家组专家赵法锁说:“根据国测一大队航拍测量计算,滑坡后产生的堆积量达168万方,冲击后其东南面的山体异常活跃。”据专家组现场观察,滑坡形成的堆积体下部是土,上面是石,最高厚约50米,滑坡体极不稳定,遇雨后上万方堆积物还有可能二次垮落,抢救作业十分危险。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亟需确定被埋矿区工棚位置;滑坡区域山体异常活跃,次生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危急救援人员安全;救援作业面狭窄,大量的土石方如何处置转移?不稳定的小气候天气,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高……这一切都倒逼着科学施救刻不容缓!
  12日11时38分,陕西测绘局绘制的灾区1:5万地形图、最新卫星影像图等资料紧急送往灾区指挥部;12时40分,第二批次灾前地理信息图件制作完成,1:1万地形图、调绘片、DOM、DLG、DEM数据,紧急送达灾区现场;16时30分,实施的首个架次无人机飞行完成,获取到150幅0.15米高分辨率影像。在与秦岭测图工程获取的最新影像数据叠加比对分析后,精确展示出当地矿山坑口、矿区房屋建筑、山体滑坡区和可能产生的积水区、塌方危险区等信息。
  12日15时,滑坡现场第一张三维地形图完成。在外界看来,这只是一张普通地图罢了,普通人想象不到这张图背后付出的艰辛,更想不到这张图对救援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国内顶尖专业地质勘探部队的武警黄金支队,支队长付国锋太清楚要绘制现场三维地形图的巨大危险。当时滑坡山体仍处于松动状态,他们头顶随时滚落的石头,登上海拔1260米的滑坡顶端,带上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专业设备,对滑坡现场和周围山体进行测量和勘察,及时绘制三维图,给指挥部开展全方位科学救援提供基础性的依据。
  8月13日晚,国测一大队一行8人携带合成孔径雷达监测分队赶到山阳县。14日18时30分,在武警黄金部队20多位战士的全力配合下,合成孔径雷达装备艰难搬运上山并成功架设,19点49分,开始对最近距离仅百米、高差348米的釆空区不稳定山体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据了解,这是合成孔径雷达首次应用于地质灾害救援,目前这套设备全国仅有3套。
  现场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挖掘机、推土机的繁忙作业全面展开。但是,狭窄的Y字形沟边上两个陡峭山体、不稳定的塌方区域、落差达146米的滑坡堆积区的稳定性令人十分揪心,如果再发山体垮塌,将直接严重危胁滑坡现场800多名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8月14日起,国测一大队队长肖学年等8名观测人员驻扎北面山上,面对距离仅百米的不稳定山体,时刻监测,用测绘高技术手段为现场数百名人员和大量工程设备救援工作保驾护航。听说要到十分活跃的悬崖上布设必要监测点,武警黄金支队原总工程师、老党员、大校杨栓海即将退休离伍,关键时刻挺身而上,主动带队爬山。“监测点布设不好,就会影响滑坡体的监测,就不能准确排查掉次生灾害隐患点,就可能给救援官兵和干部带来伤害,所以监测工作丝毫不能马虎。”中队长李辉他们寻找地裂缝监测点时,在垂直的悬崖上把士兵用绳索降下去,砍伐树木、杂草,快结束时,地裂缝检测仪连续响起两次撤离警报。指挥部临时决定紧急撤离,所有的人员和设备都撤离危险区,可八位武警战士还在最危险的山体上安装设备。直到下面的战友大声呐喊,他们才放弃空降设备撤离到安全区。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