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在一家古玩店里,王刚隔着玻璃看中了一样东西:金代磁州窑的虎枕。“虽然上面有好几道纹,但东西肯定对,特喜欢”。直到去了第三回才终于见到了老板,王刚仍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老板很斯文,有点架子”。一番交流后,王刚把东西抱走了,没给钱。王刚说:这一行就是这样的规矩,老板发现顾客是真喜欢一样东西,可以“先交货、后付款”。一来二去,王刚和这位“有点架子”的古玩店老板成了好朋友。
《钱经》:逛地摊和进古玩店肯定是两种境界吧?
王刚:在地摊,你是居高临下;在古玩店,一下子就平等了。和我们常去的服装店不同,古玩店的老板们一般不会主动招呼进来的顾客,给你推荐自己店里的东西。其实,我当初第一次跨进古玩店时,也很紧张。
《钱经》:听说进古玩店有很多讲究,比如看瓷器不能手递手?
王刚:太多了。最忌讳一进来就邀五喝六地瞎嚷嚷:“这东西对吗?”,特别招人烦。上手拿东西时也要特别小心,比如碗,最忌讳的就是抠边。古玩行里看瓷器,一般都是在一张大桌子上,然后放一个座垫或者蒙上厚绒布,东西一件一件往上拿。
《钱经》:能否告诉我们一些可以假装内行的速成招法?
王刚:现学肯定来不及。从你一跨进店门开始,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会逃过老板的眼睛,往往你在看东西时,老板就在一旁看着你,他始终在观察你呢。行家风范是多年修炼后的随意流露,根本学不来的。
重新回到主持人岗位
《天下收藏》第一期节目正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王刚第一时间接到了同道藏友、著名编剧邹静之的电话:“悬念设计的好,像一出情节跌宕起伏的剧作,让人想起了希区柯克”。王刚说:就要用“砸毁赝品”这一极端的表现方式,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赝品就应该是这样的下场。
如果我们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最后一砸”上面,那就会失去节目中更多、更有价值的内容。比如,节目每一期的选题——究竟上什么内容,其实背后凝结了太多王刚和整个团队的心血。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最近北京行家圈子里,很多人就对即将播出的新一期《天下收藏》节目拭目以待,因为在电视上亮相的将是“崇祯青花”。
更确切说,应该是明代崇祯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器。最终将崇祯青花确立为一个收藏体系,形成一个概念,只有短短50多年的历史。王刚告诉我们,明代自从万历以后直到崇祯,是一个王朝的末世,内忧外患。尽管崇祯皇帝几乎是中国490多个帝王中最勤奋的,但仍然无力回天。崇祯在位时,曾颁布了一道诏书,命景德镇所有官窑全部停止烧造瓷器,因为当时已经没有闲心顾及艺术品了。“但是,原来烧造官窑的那些工匠们也得吃饭、也得生活呀。于是,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崇祯时期的民窑瓷器这么漂亮。”
《钱经》:在电视剧《江山风雨情》中,您曾饰演过崇祯皇帝的内廷总管王承恩,所以您对这段历史非常了解。
王刚:我要出演这部戏,就必须对这段历史有深入的了解。正史上有记载,王承恩最后是陪着崇祯一起在煤山上上吊的。当你了解了那段历史,再来重新面对一件崇祯青花瓷器时,感觉肯定就会不一样了。
《钱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您对于古玩收藏如此痴迷?
王刚:你想想看,天底下还能找出比收藏更美的事吗——每天让你玩着,欣赏着,由于它的存在,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同时,它还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让你发大财。
收藏其实是一种超长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