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 山水 荣宝斋藏
拙文《黄宾虹绘画历程的时段描述》将黄宾虹绘画历程划分为‘画之初’‘综合南北宗以沟通欧亚的尝试’‘浓墨法之变’‘虚实之变’‘炼狱’‘脱化前夕’‘阴面山之变’‘简笔画之变’八个时段;换一个视角,也可以有另一类划分,即一九一八年新文化运动前的‘迷茫’,新文化运动至一九二九年的‘寻觅与悟通’,以及一九三○年以后的‘整合与拓展’三个时期。前者偏重于实践,后者偏重于画学;前者偏重黄宾虹的主观努力,后者则偏重客观诉求。
转换新视点观察黄宾虹画学的演绎历程,我们可以更清晰看到主导绘画嬗变进程的力量是时代诉求,而非个人主观愿望或某个人物的登高一呼;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黄宾虹及其艺术理念不是他主观的臆想,不是古老的中国艺术无缘无故的‘基因’突变,他的艺术及其理念是二十世纪发生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深深地打着那个时代艺术现代化进程的烙印。
迷茫
一九一八年,以介绍世界新思潮,革旧文学命的新文化运动波及上海学界,在沉寂的上海画坛引发了‘巨震’。
此际黄宾虹定居上海已有十个年头了。这十年,正是中国画最走‘霉运’的十年。中国画的式微已铁板钉钉,中国画边缘化加剧,似乎走到穷途末路的中国画成为民众的‘弃儿’和‘美术革命’的对象。翻开那些年代的报纸,海上题襟馆、豫园书画善会除了书画赈灾外,很少有它们的身影。黄宾虹来沪之时,正值这两个老牌书画会成立之初,书画会网罗了活跃于江浙皖一批知名不知名书画家,但曾几何时,叱咤一时的画家正无奈地一个个老去、死去,替代他们走上前台并很快征服了社会审美趣味的是月份牌画家和折衷派画家。
如果将‘海派’定位于‘开放’‘对新事物兼收并蓄’的话,那么这两类画家群体最具‘海派’精神了。
折中派由一九一二年春夏之际来沪的高剑父、高奇峰、剑僧兄弟创立,他们持有《真相画报》和审美书馆两块阵地,手里握有舆论话语权。他们的宗旨是‘采集中、东、西三国所长,合成一派’①,推出了《剑父画集》《奇峰画集》,以及宣称是‘当代新派三大家’的高剑父、奇峰与陈树人的‘杰作十二大幅’②。
同时期,崛起上海的被称为‘欧美新派画’③的另一支力量则是月份牌画家。所谓月份牌画家,更准确的称谓应该叫‘时装美女画画家’,他们也画杂志封面及装饰商铺和家居的画片,由于投合了市井审美趣味,迅速占领市场,风靡了十里洋场,一度被传媒誉为‘美术的进步’与‘美术的曙光’。
折中画派画家与月份牌画家之佼佼者郑曼陀强强联合,将‘中西融合’的本土解读推向极致,其笑傲上海画坛的一幕,发生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时期。
美术品是博览会出品的一个列项,事先题襟馆书画会专门开动员会,号召会员积极出品。从博览会的江苏省国内预展看,题襟馆书画会的吴昌硕、王一亭等均有作品参展,但相比之下,审美书馆整体打包参展却格外引起传媒的注意:‘本埠审美书馆之画,参酌中西画法,颇有可观。出品人高奇峰,前清宣统二年曾出品于南洋劝业会,经美术审查官陈志群君审查后,给予优等奖凭。此次高君复于会场内设有审美分馆,将其出品摄影制成明信片发售,借广流传。此外有《杨妃出浴图》一幅,系某君出品,纯属中国画法,颇见特色。’④预展组织者进行了评奖,评奖的结果,高剑父、奇峰、剑僧都得了奖,而且高剑父、奇峰‘所有的画’得的还是头等奖。题襟馆书画会则除博览会出品劝导员哈少甫得了头奖外,全军覆灭。⑤吴昌硕、王一亭折戟于折中画派手下,饮恨国内预选,彰显了中国画日薄西山的窘态和老大地位的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