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坛画苑 > 书画资讯

陕历博文物修复工作展昨开放 游客:太震撼了

陕历博文物修复工作展昨开放 游客:太震撼了

2013-08-21 16:14:52

来源:

  昨日,“巧手良医——陕历博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展”昨日正式向公众开放。3D打印出的唐金怪兽和原物一模一样,清代凤冠就在现场修复,游客现场学习拼接“文物”和拓片……看完这场展览,市民和游客纷纷在留言墙上留言:“太震撼了!”

  对比:修复前后 文物模样大不同

  博物馆内习惯看修复好的文物,那么修复之前的文物是什么模样?展厅外围的展柜展示着各种文物,对应玻璃窗外的工作台上,能一目了然看见修复前的照片。

  一只唐鎏金铜龙尾巴高高扬起,金色外表亮眼。可是修复前的照片却显示,它出土时断成了4截,腐蚀严重,在文保人员“巧手”修复下,才一点点变成如今生龙活虎的样子。一个清代青蓝色的三足瓷炉修复前碎裂成两块,口沿缺失,通体降尘污染严重。在经过了清理、粘接、补配、作色等程序后,如今看起来天衣无缝、色彩柔和。最吸引人的是宏伟的唐三彩院落,去年征集来时碎成了304块,经过6名修复人员两个月的努力,复原了这组文物。

  在中间的透明玻璃工作间里,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各个场景一目了然。两名修复人员正在穿珠子,给一顶青金色复杂结构的清凤冠做最后的配饰修复。中间一名工作人员正在轻轻刷文物。旁边一个天王俑正在装箱准备运到外地去展览。

  科技:3D打印 复制文物不伤原物

  中外圈的展厅里,两项现代科技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一个是唐金怪兽,这个只有160克的小巧怪兽造型复杂。可它不是原物,而是用光敏树脂3D“打印”出来的文物复制品。“这个技术的运用让文物复制起来更加轻松,也不会对原文物造成任何伤害。”陕博保管科科长胡薇告诉记者,以前复制必须在原文物上面翻模,多少会留下树脂等物质,会有一点伤害。记者获悉,3D打印系统则只需对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在电脑里形成三维图像,再打印、上色,和原物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就完成了。

  另一个技术则是虚拟修复。工作台的玻璃窗里躺着一个断成十几截的文物,已经看不出样子。“这是个唐武士俑,因为缺损的地方太多,修复起来可能要添加的东西太多。”胡薇说,可以先用3D技术扫描,对比其他同类文物,在电脑上复原出这个文物三维立体的模样,并打印出图。

  互动:现场体验 拼接陶罐绘唐壁画

  这次展览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几个小朋友正兴致高涨地玩着拼图,原来他们拼的是唐墓壁画的图。另一旁,两个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正在拼接陶罐。

  “这些都是复制品,其实就是平时复原文物修复的工作状态。”旁边指导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同的是文物粘贴时用的是特质胶水绝对不能用胶带。

  现场拓片的工作台上,几个学生正在学习拓片全过程。先把纸裁剪好、浸湿、铺在瓦当上用刷子轻轻敲打,再蘸上墨敲打,均匀上色后等纸干了就可以揭下来。在唐壁画展示区,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壁画修复绘制过程,如果有时间,还可以预约绘制一幅完整的壁画。

  陕西新增11件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本报讯 (记者 陈黎) 昨日记者获悉,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我省的西汉“皇后之玺”玉玺、唐昭陵六骏石刻等11件(组)文物在列。至此我省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增至23件(组)。

  《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公布了94件(组)一级文物,种类包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列入目录的一级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这次陕西有11件(组)文物被列入目录中。

  • 相关阅读
  • 郭沫若60年代书法受宠

      2013年5月10日,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中,郭沫若1967年作的《行书西江月二首》估价220万至280万元,最终以403万成交,文人笔墨市场越来越受到追捧。专家认为,...

    时间:08-21
  • 上半年中国好书榜及排行榜发布 陕西零上榜

      2013年中国图书市场有何新走向?近日,2013年上半年中国好书榜及图书排行榜分别发布,不仅全方位诠释了今年大众阅读及图书流行趋势,更将那些关注个人与时代命运的图书发掘出来,方便读者在浩淼书海中清晰辨认一...

    时间:08-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