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坛画苑 > 书画资讯

身居山水画山水

身居山水画山水

2016-05-19 09:33:4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文/图 记者 王涛


  除了美术界,很少有人知道他,他的声名和他的世界一样,悄无声息。事实上,这位画家绝不平庸,他的画作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大奖。作为一名教师,他生性淡泊,无论何时,作画都是他最不吝为之付出的;他身居山水画山水,孜孜以求,做一个艺术路上的朝圣者;他没有受过专业指导,但是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老师,凭借着热爱和坚持,他创作的山水画意境高远,深受大众喜爱。
  与画结缘
  一个画家的成长,从涵养性灵方面来说需要经历“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的过程;只有自身的性灵、精神与素质达到充足的饱养,其绘画才有可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江明正是经历着这一长期而艰辛的“培其趣”“扩其观”“怀其情”“养其气”“大其心”“立其品”的过程。
  1975年,江明出生于商南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上小学时,大哥已当了老师,因为喜欢大哥的硬笔字,他经常悄悄偷看大哥写的日记,虽然看不懂内容,但是感觉大哥写的字很有气势,那横平竖直的笔画,就像他人一样神圣而又正直。二哥的日记是最神奇最神秘的,锁在箱子里,里面并没有记日记,只是画满了画,都是关公、张飞、刘备、孙悟空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于是,江明一有时间,就模仿两位哥哥的字、画。久而久之,江明练就了绘画的基本功,有一天他用一张大白纸画了两棵松树,被邻居们大加赞赏,还拿回去贴在墙上,江明受到鼓舞,对绘画更加热情。
  考上师范后,江明开始了解什么是素描,什么是水彩,该怎么画。而大哥给的那本《芥子园画谱》作为他随身的宝贝,爱不释手,有空就临摹,在每年的元旦书画展上总能获得几个奖。参加工作后,稍有闲暇,江明就钻进宿舍作画,此时生活的烦恼全部飘到九霄云外了。有时,边做饭边作画,结果菜炒糊了,锅变形了,他却还一心钻在他的画里。
  寄情山水
  为人忠厚,一身土气,但谦虚谨慎,这是江明给人的第一印象。为了表达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他曾作“不惧白首探幽处,甘做桥沟一耕人”诗句,自称“桥沟人”。桥沟是江明老家屋后的一条小山沟。
  寄情山水,纸墨中融入内心无限情感。创作之中,江明饱览了奇秀壮丽的自然风光,他的绘画常常以天地宇宙为心,发挥霞思云想,营造自己心灵中的“艺术境界”“山川为我,我为山川”,构成了他山水画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山川与人浑然一体的天人合一的艺术魅力。同时,他认真研读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以精微或简约为主,寻找出一种既能够很好地表现思想情感,又能够贴近真实自然、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创新的山水画语境。
  “这几年每逢春季来临时,我都要买一点新鲜的商南毛尖茶寄给大山水画家刘存惠老师,并给他介绍商南的故事。”江明说在收到茶叶后,刘存惠总要亲自给江明打个电话,询问江明最近画得怎么样,遇到什么问题没有……江明知道,大画家日常都很忙,但是,他依然然希望用这种方式和名家保持沟通交流,从中获益。江明正是沿着一个画家必备的素养培育的历程在不断地涵养性灵,提高自身品格。
  “情系家乡,自然天成。”家乡的一树一枝、一叶一花,淡雅不俗,繁而有韵,清新超逸,洒脱充实。江明在继承传统艺术精神和吸收当代技艺的基础上,将山水、花鸟画与意笔人物有机构成,凸显个性的意笔山水人物画的笔墨语汇,让家乡的名片飞得更加遥远,同时也将遥远的艺术带回商南。用江明作给自己的诗句来说,就是“长路漫漫雾深深,高山悠悠步沉沉。不惧白首探幽处,甘做桥沟一耕人”。

  • 相关阅读
  • 《带灯》划时代的艺术突破

      米原 中国剧坛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已涌现出不少高峰之作,商洛花鼓剧《带灯》的出现,无疑在当代现实主义土壤上竖起了一座划时代的艺术丰碑。   底层视角下的国画图景   根据著名作家贾平凹小说《带灯》...

    时间:05-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