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陕西送变电330千伏丰张输电线路工程攻坚记
商洛之窗讯(任长征)由陕西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330千伏渭南丰塬变-商洛张村变输电线路工程全长117千米,杆塔252基。该公司在山势陡峭、溪峪逶迤的秦岭山脉中,书写着一曲电力建设的恢宏壮歌。
"'啃骨头'补钙还能壮筋骨"
笔者与该工程项目经理周宏谋、安全负责人杨运海、技术员史宇飞前往82号组塔现场。"进入秦岭腹地施工,高山峻岭、地形地貌带来的困难就够我们喝一壶的了,再加上材料运输艰难,真是难上加难呀。"周宏谋指着远处的山峦感叹道:"由于条件所限,项目部驻地距线路直线距离17千米。真没办法,为了利于施工、便于协调,我们在整条线路上设了两个项目分部、三个材料站,沿117千米的线路,将600多名施工人员全部撒在秦岭山中。"他话锋一转;"困难要讲,办法必须想。难了、苦了、憋屈了,我们都习惯成自然了,最终还是要把这块'骨头'啃下来,'啃骨头'补钙还可以壮筋骨嘛!"说话间显示出了送电工人的无畏与执着。
越野车沿河道蜿蜒前进,一个小时后总算来到了82号塔位的山脚下。雨水充沛的大秦岭植被茂密、树冠如盖,满眼浓荫蔽天的树林。"上山下山循山路,出入农田走田埂,尽量减少植被破坏,这是在秦岭山中施工的基本原则。"史宇飞用手扒开树丛钻了过去说道,"我们上山就是这样的羊肠小道,不到万不得已不动土、不砍树,就是塔位作业面周边也是尽量少砍伐,削枝能通视的不砍主杆。""植被茂盛的塔位,弃土也要装袋堆放,不能顺山坡滚落,按照设计要求垒砌挡水墙、护坎,尽量减少砂石、弃土对植被的破坏。"杨运海一边喘气一边讲。
"想舒坦就不干送电工"
在秦岭山脉施工,行路难,运输更难。去年进入工地,面对大秦岭,项目部首先考虑的是"路在何方"的难题。最终,该公司施工人员达成了在秦岭山中少修路、少开方、少爆破、少拓面的共识。该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长117千米的线路上架设索道54处,共计148千米,整个工程开展全索道运输。
"索道运输在山区特别适用,具备运输量大,效率高,材料传递远的优点,降低了工程成本。不是恶劣天气都可以作业,关键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生态环境,由此也融洽了与地方群众的关系。"史宇飞说。
"在101号基础施工过程中,我们就是靠着这条索道将设备以及100多吨沙子、石子、水泥运到塔位的。眼下我们正在运输塔材,索道单点承重不超过两吨,循环起来源源不断,一天可以运送25吨塔材,满足施工需要绝对没问题。"该公司索道运输负责人张联伟自豪地讲道。
眼下该工程进入到了施工高峰期,基础浇制、铁塔组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接下来的困难会接踵而来,转序架线后更是困难,要跨越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16处;不等电压的电力线路154处;河流、水库、蔬菜大棚45处。"周宏谋对跨越难点了如指掌。接着他话锋一转:"再难也得干,想舒坦就不要干送电这一行了!"。
截至目前,该公司基础浇制完成214基,铁塔组立137基,架线转序即将开始,陕送人将跃马加鞭闯难关,为11月底工程的竣工全力奋战。